作者: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12/20 14:12:54
选择字号:
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58讲
专家揭秘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标志着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1731克。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嫦娥五号获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12月19日,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58讲邀请到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探月工程负责人、嫦娥五号探测器副总指挥张玉花,讲述嫦娥五号背后的故事。

嫦娥五号任务有哪些亮点?从月球上取土有多难?航天人为之开发了哪些技术?张玉花与公众分享了嫦娥五号背后科研攻关的故事。她介绍,嫦娥五号全重8.2吨,从发射入轨到返回器再入回收,共计运行约23天,经历11个飞行阶段。任务的圆满完成离不开两个“战队”密切配合,分别是着陆器和上升器组成的“摘月战队”,轨道器和返回器组成的“返地战队”。科研人员为了实现人类44年来从月球再次取样,前后经过长达10年的艰苦攻关。

作为本场活动的对谈嘉宾,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副研究员左文文介绍,上海天文台牵头的中国甚长基线干涉测量(VLBI)网与现有航天测控网,共同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各飞行段的精确测轨及定位任务,在嫦娥五号软着陆、交会对接等关键动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本场讲座也是上海科普大讲坛“走进西部”沪藏疆三馆联播的第四场活动,旨在及时向西部地区普及最新重大科技成果动态,有效推动了科普教育资源的多向输出、多面融合、多方共享。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土星环保持“年轻”的秘诀 来看!2024最佳科学图片
多波段观测揭示磁星快速射电暴可能起源 新型沸石分子筛合成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