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干眼多中心大数据报告出炉 |
比起“缺水”,眼睛可能更“缺油” |
|
10月10日,由爱尔眼科发起的国内首个“10.10干眼关爱日”活动在北京正式启动,爱眼公益基金会将委托全国各地的500余家眼科医院,开展“10万国民干眼公益检查”。启动会现场,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还发布了《国人干眼多中心大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覆盖我国东北、华北、华中、华西、华南五大区域的8个城市,对4685名患者的干眼类型及临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干眼是由多类原因造成的泪液质或量异常以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是一种现代人的高发眼病。中国医师协会眼表与干眼学组委员、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所长李绍伟教授指出,有四类人群易得干眼症:一是长期熬夜和长期用眼的人;二是长期化妆和戴隐形眼镜的人;三是高龄的人群,尤其是女性;四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人群,以及长期服用一些药物的人群,包括抗抑郁药、镇痛药等。
“正常人每分钟眨眼是15-20次,然而当我们紧盯着屏幕工作、学习、打游戏、看剧及开车时,每分钟眨眼次数仅为5次。”李绍伟介绍,眨眼又叫瞬目,眨眼的时候可以将泪膜均匀地分布到眼表,湿润眼睛;同时,人们通过眨眼的动作,还能促进睑板腺分泌的脂质(俗称“油”)排出。脂质的作用是“锁水保湿”,保护眼泪不被蒸发,以提高泪膜的稳定性,从而预防干眼。
据《2013年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指出,干眼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21%-30%,医疗机构门诊就诊的干眼患者占眼科总就诊人数的30%以上。亚洲干眼协会理事、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孙旭光教授介绍:“随着互联网、手机等的发展,由视频终端造成的干眼,在中青年群体(甚至青少年儿童)中越来越多。伴随空气污染造成的干眼也成为常见现象。除了环境、生活方式因素外,干眼致病原因还与全身性疾病、药物及情绪等因素相关。”我国临床调查发现,经常使用视频终端者干眼发病率高达93%,佩戴隐形眼镜患者患病率高达90%。
《报告》数据显示:不同干眼类型中,蒸发过强型(缺油)占比最高,达51.3%。所有与睑板腺功能障碍相关者(包括蒸发过强与混合型干眼)占总数的92.8%,较国外报道的结果更高。
“很多人以为干眼就是‘缺水’,所以只要‘补水’就行,其实不然。”李绍伟解释说,《报告》数据进一步证实了睑板腺功能障碍是干眼的主要致病原因,即干眼更多不是因为“缺水”,而是“缺油”。
《报告》指出,从地域分布来看,南北方两组患者的干眼类型比例有所不同,北方组混合型干眼占比最多,为49%;而南方组则以蒸发过强型干眼占比最多,为56.4%。同时,我国北方干眼患者的症状及体征相对更重。 从年龄与性别来看,60岁以上干眼患者中,混合型干眼占比最高。说明随年龄增长,更易同时出现睑板腺功能及水液分泌的异常。女性患者较男性干眼相关症状及体征更重,更易得干眼。
“干眼是一个慢性疾病,是逐渐积累的。干眼轻则会引起不适感,即刺激、干燥、疼痛,影响正常的生活和休息;重则会引起角膜的溃疡,甚至穿孔,最后失明。所以干眼一定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孙旭光表示。
那么,干眼症有治疗的办法吗?“干眼的治疗不是随意用点眼药水就能好的,它需要区分是哪种类型以及程度,再针对每个患者不同的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爱尔眼科角膜病研究所副所长曾庆延教授表示。
发布会现场,爱尔眼科正式发布了干眼“润”系列诊疗方案。其中的国际最新技术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治疗主要针对重度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旨在改善睑板腺功能,减轻干眼症状,治疗疗程为一年1-2次,更为方便快捷。该技术已获得美国FDA、欧盟CE、中国 CFDA认证。
在这次活动现场,李绍伟还向公众大力推荐“眨眼操”:“我们希望在全社会发起这样一个‘干眼关爱日’,让更多人认识干眼,重视干眼的防治。我们倡导全民每天都要进行10次正确的眨眼操训练(眨眼操步骤为轻闭眼两秒,紧闭眼两秒,睁眼再两秒,以此反复循环),1次训练1分钟,同时有意识地增加眨眼频率。此外,我们也建议大家一定要去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以全面了解眨眼质量,预防干眼发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