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栋 来源: 澎湃新闻发布时间:2020/1/29 14:35:55
选择字号:
香港专家称研发出新冠病毒疫苗的“种子”

全世界的科学家们正在以创纪录的速度争分夺秒地研发新冠病毒疫苗,以期望能够阻止这种新病毒的进一步蔓延。

香港《南华早报》1月29日报道,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他的研究团队已初步研发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种子,将尽快投入动物测试,如果如果测试成功,有望在1年内投入临床实验。

据袁国勇介绍,该疫苗是由流感减活疫苗研制而成,他的团队通过将新型冠状病毒病人的病毒进行基因排序,在实验中繁殖病毒,并将病毒表面蛋白的授体结合区域,放在上述流感疫苗已拿走的基因NS1的位置。他表示,如果成功,新疫苗将能同时预防流感病毒及新型冠状病毒。

“我们已经初步生产了这种疫苗实验样本,但是要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需要很长时间。”他说。他相信是即使实验能加快,至少也要1年时间才能完成。

1月28日,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谈及疫苗研制进度。她表示,目前离拥有疫苗已经很近了,但还要有个过程。她说,真正拿到疫苗株可能还要一个月,检查检测等还要半个月,此外最少还要一个半月审批过程。

对于香港专家的研发进展,美国私立医学院贝勒医学院(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in Houston)的疫苗科学家彼得·霍茨(Peter Hotez)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称,得克萨斯州、纽约和中国的科学家也正在通过合作进行疫苗研发。

“我们研发的基于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疫苗也非常有希望。这两种疫苗(和香港的)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的疫苗优势在于,它可以在不增强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的情况下诱导出保护性抗体,然而,我们需要中国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支持来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希望尽快研制出疫苗,这是结束疫情的最大希望。因此,我们建议同时尝试多种方法和技术,以便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取得进展。新病毒的病例数量正在显著增加,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成功的可能性。”他说道。

霍茨博士的合作伙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姜世勃告诉澎湃新闻,此前他长期研究基于S蛋白受体结合域(RBD)的抗SARS疫苗,在2017年完成了该疫苗的临床前工作,证明基于S蛋白RBD的抗SARS候选疫苗最为安全、有效,因此该疫苗作为战略储备等待时机和经费进入临床实验。

“我们预计该疫苗诱生的抗体也可以交叉中和武汉新病毒2019-nCoV。因此,我们现在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合作研究。”他说道。

不过,《科学》杂志27日撰文指出,尽管科学家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并且已经创下了破纪录的速度,但是仍然可能“远水难救近火”。

1月23日,防疫创新联盟(CEPI)宣布,将向三家公司提供总额为1250万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新冠病毒的疫苗。这个非盈利组织成立于2016年,专门资助和指导针对新发传染病的新疫苗的开发,CEPI 首席执行官理查德 · 哈切特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正在努力使疫苗的开发和测试比以往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要快。

1月10日,在中国研究人员首次将2019-CoV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发布到公共数据库之后几个小时后,全球各地的研究就立即紧锣密鼓的展开。目前,CEPI 正在支持三个不同团队进行疫苗研发工作。一旦有了候选疫苗,研究人员将在动物身上进行测试,以确定它们是否安全并产生免疫反应。 通过动物测试后,必须得到监管部门的批准才能启动第一阶段的人体试验,这些试验将在少数没有患病风险的志愿者中测试安全性和免疫反应。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的案例中,通常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获得批准。

上述文章指出,即使实验性疫苗证实在临床试验中发挥作用,下一步迅速大规模生产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准备疫苗最终是一种预防措施。没有人知道将会发生什么,我们都希望永远不会需要这种疫苗。”文章写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