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言荣 来源: 科学网发布时间:2019/9/5 21:15:35
选择字号:
李言荣:研究生要学会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
四川大学校长李言荣在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对9238名新同学(7513名硕士生、1725名博士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同学们经过了层层筛选最终成为了一名川大研究生表示祝贺!

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经历了不同学校本科阶段的学习,今天,终于汇聚到川大来完成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学术研究经历,我想大家之所以放弃其他机会,选择读研究生,多半还是想继续求学问道,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今后三五年内,甚至在更长的时间里,你们在学术研究中所面对的和需要做的事情可能会有很多很多,但真正能做出有意义并且还比较重要的事情可能也就是一件两件。一个人能力再大、干劲再足、资源再多,但时间和精力总是有限的,所以,无论同学们是从事人文社科研究、还是自然科学研究,都要学会把主要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这样不仅让你在科研上开好局、走好路,而且还能放大你学术研究的价值,甚至实现你人生的意义。所以说:研究生要学会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这也就是今天我想跟同学们谈的主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什么是重要的事情,怎样把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来。

同学们,今天我们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很多很多,需要研究的内容也很丰富,科技上等待去填补的空白更是成千上万。那么,我们怎样才能从纷繁复杂中去发现、去甄别出重要的事情来呢?客观的讲,我们有的人就是善于在研究中去寻找出一片森林,有的人就是喜欢直接找到一棵大树,更多的人可能就是为了去观察一片树叶,这些从学术研究上来说都是有意义的,但价值和重要性却完全不同,我们说要做重要的事情不是要叫大家眼高手低、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而是说科研是要讲究方法和有规律可寻的,是希望同学们不要轻易被枝节末尾的小事情把精力给耗散掉了。当然,重要的事情往往难度都很大,问题也很复杂,做到半途而废的人更是不少,甚至现在围观的群众还有几层楼高,因为谁都明白只要解决了某个领域、某个方向上的重要事情,你的成就就会很大,声望就会很高,为国家为民族的贡献就越大,成功就会及时到来。

那么,什么才算是重要的事情呢?其实重要的事情对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的人,其看法和认识都很不一致。李政道先生曾经讲,科研就像大海中一个一个的浪头,当浪头刚刚要拉起来的时候,你就及时地跟进去,你是很幸运的,因为这个领域刚刚兴起一定有很多重要的问题需要去研究;而当浪头已经达到了最高峰,此时你才进去可能机会就不多了,因为很快这个浪头就会被新的浪头盖下去的;当然如果当浪头已经开始明显下降了,这个时候你再跟进去,很可能会浪费掉你的精力、甚至青春,因为这个领域的研究可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同学们,我认为学术上重要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对大自然的认识。纵观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到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再到20世纪初相对论、量子力学、DNA结构、信息论等四大基础科学理论的相继建立,这些都是科学上非常基本也非常重大的问题,一般说来敢碰这些问题的人也非常的少,因为它需要科学的训练和学术的积累。二是改变世界的重大发明,这往往是从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来讲的,比如1776年瓦特发明的蒸汽机、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1879年爱迪生发明的电灯、1886年本茨发明的汽车、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等等,这些东西完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不过,数千年来的这些发明创造主要都是为了节省人的体力,延伸四肢达不到的局限,只有近十来年的发明,人们才更多的考虑开发和放大人的脑力智力、延伸人的功能性上面来了,尤其是2010年左右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人类一夜之间就进入到了信息的高级社会,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类脑开发等等层出不穷。三是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这一般是指涉及国家之间核心竞争力的,比如国家安全、国民经济、重大民生等等,这一般被归为卡脖子的问题,这往往需要有组织的行为,大团队的攻关。四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这涉及面非常广泛,与我们川大文理工医都有关系,大到国家政策的制订、历史文化的传承,小到一个个企业产品的升级换代,更有涉及人类健康的生命医学等等。以上四大类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重要学术问题。

同学们,当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在学术上取得了进展,那你怎么知道它究竟有多重要呢?一般来说,只要你的成果得到了实际应用,应用越多、范围越大,事情自然就很重要,或者在你研究之后,有人跟随在你的后面不断的重复、不断的衍生发展,跟的人越多,像大雁编队式的,就间接证明了你的引领作用和领跑地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真的不是简单以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写过多少本著作来判断你成果的价值和研究的重要性的。今年6月,在项楚先生学术文集的发布仪式上,项先生讲他的学术成长之路时,对我也很有启发,其实不管文科、理科,还是工科、医科,科研的道路都是相通的,项先生讲他的第一篇敦煌学论文是产生于和北大学者商榷的结果,这篇文章发表以后引起了季羡林等老先生们的注意,因为文革之后中国的敦煌学界一片荒芜,老先生们很奇怪从哪里冒出这么一个年轻人,所以项先生一下子就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并得到了持续的关注。今年夏天习总书记还亲自去敦煌考察了莫高窟的保护情况,说明蕴藏着中华文化几千年智慧的敦煌学今天仍然非常重要。所以,只要你研究的是重要的真学问,不管你身处何方、是何背景、有何身份,都会引起学术界的共鸣和同行们的关注的,成功就是早晚的事。

同学们,那我们如何才能把精力集中到重要的事情上来呢。人一生有效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研究生几年更是白驹过隙,重要的是同学们要学会迅速安静下来、把精力汇聚起来、把零碎的时间集中起来、聚焦到一件事情上来,这不仅是当研究生时要训练的基本功,也是把重要事情做好的基本功。当然,学术诚信、学术规范、学风道德是我们开展科研工作的底线,是每一个人都要时常提醒和必须坚守的。在这里,还有三点是我想特别强调的。

一是要大胆假设、大胆猜想。基础研究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首先要敢于假设、敢于猜想、大胆提问。想都不敢去想,“从0到1”就无从谈起。同学们,以前我们开展的科研验证性的研究多,跟踪模仿的多,我们善于用毕生的精力去验证别人的假设和猜想。现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开始倒逼着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假设和猜想了。其实,现在很多卡脖子的技术本质上还是卡脑子的问题,卡脑子就是卡住了思想,不敢去想,更不敢去做,所以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在知识的原创和核心技术的突破上有所作为。

二是要往深里走。要实现学术研究往深度钻研,最重要的是要瞄准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不能发散、不能多靶点。这两年大家可能知道数学界出了一个张益唐,他对孪生素数证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据说,他9岁时从路边书摊上看到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中有关数字的问题时,就立马喜欢上了数学,他博士毕业后的几年里虽然连正式的工作都没有找到,为了谋生还不得不在快餐店做会计、在汽车旅馆打短工,但他却一直没有中断对孪生素数猜想的思考和热爱。直到2012年夏天他在一个院落的大树下踱步时,突然产生了灵感,终于找到了解决《素数间有界距离》的新方法,轰动了世界。物理学家黄昆先生曾经讲过,大多数开创性的工作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关键是有少而精的目标。我曾经在Colorado at Boulder大学访问过,这个学校也算不上美国的一流,但美国NSF在该校设有一个原子分子物理研究中心,几十年来一批一批的学者专门围绕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开展研究,早年就得过一次诺贝尔奖,后来又出过不少诺奖级的成果。所以,只有集中精力专注于一个目标不断往深里走,才能源源不断的从井里把一桶一桶的水给打上来。

三是要向交叉融合方向走。以前,我们在科研中并联多、串联少,交叉多、融合少,“物理现象”多、“化学反应”少。现在来看重要科学理论的突破、重大技术的产生越来越离不开学科的交叉渗透,像电子信息+、互联网+、人工智能+、生命医学+等等日新月异、风口不断。同学们,川大有很好的文理工医多学科的基础,这非常适合组成团队来开展交叉融合的研究。

同学们,无论你来自哪里,学的什么专业,从今天开始就是一名川大人了,未来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只要你学会了把精力放在重要的事情上,并且能够很快安静下来、全身心投入到做真学问、做真科研、做真贡献中去,你就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川大研究生。

最后,再次欢迎同学们来到川大、来川大当研究生!

谢谢大家!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