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唯珈 来源:科学网 发布时间:2019/8/25 15:15:51
选择字号:
好的科学教育是“玩”出来的
 
“为什么点灯啊?”“因为天黑了。”“为什么天黑啊?”“因为太阳落山了。”“为什么太阳落山了?”……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小孩子与大人之间的对话。一连串稚嫩而有趣的问题背后,是孩子满满的科学求知欲。
 
都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像科学家一样思考”也成为21世纪孩子们不可或缺的能力。在近日召开的“SEK 2019中国儿童科学教育高峰论坛”上,众多专家就儿童科学教育问题发表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科普,一定得是“糖衣炮弹”
 
当我们提到科学教育的时候,我们实际上在说什么?这可能是线上科技教育类产品“科学队长”创始人纪中展长期思考的问题。他给出的答案是:科普,一定得是“糖衣炮弹”。
 
纪中展表示,好的科普、好的科学教育,应该是有趣、生动、严谨的“糖衣炮弹”。“首先得先让孩子喜欢,他们只有产生兴趣后才能继续探索。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内容好不好,他们几秒钟就能确定。”
 
他认为,好的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三方面特点:好资源、能务实、好普惠。
 
“‘好资源’即是请到最好的、方方面面的资源来生产优质内容,让科学家赋能科学教育。我们的理想教师是对给小朋友讲科学这件事要‘既愿意,又投入’。”纪中展介绍,比如“科学队长”请到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她的讲课方式是蹲下来和小朋友站在同一条平行线上,很能深入孩子内心。
 
同时,科学教育要避免课程成人化,让孩子们接触到适合自己年龄的东西,而不是拔苗助长、超前超纲。“前段时间有节课讲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有位商科教授问为什么不把牛顿第三定律点出来。其实孩子的认知有个分阶段的过程,不能一下子全给他们,要循序渐进。”纪中展说。
 
最后,合适的科学教育辅导成本对家庭来说也至关重要。纪中展表示,要通过互联网模式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品质,真正实现让“好教育不贵”。
 
STEAM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当中国家长为孩子的科学教育焦头烂额时,大洋彼岸,来自美国的STEAM教育概念已深入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方面面。
 
STEAM教育最早是美国政府提出的为加强幼儿园到高中关于科学、技术、工程、艺术以及数学的教育理念。有别于传统的单学科、重书本知识的教育方式,STEAM是一种重实践的超学科教育概念,要求孩子动手动脑,注重实践、动手和过程。
 
例如,美国某小学组织孩子用干意大利面、胶枪、胶棒、各种重量的砝码、金属条和链等材料设计并制作一座“桥梁”,并测试此桥的最大承重。该实验涉及跨学科知识,如工程因素考虑(可变因素),跨越的距离(数学)、桥梁在哪里建造(地理、地质)、预期的交通类型(交通)、可用的材料(材料)、预算(资金)以及桥梁的外观(艺术),培养了孩子跨学科知识应用与综合性思维进而解决工程问题。
 
清华大学终身学习实验室副主任彭瑞文指出,科学教育重要的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而是培养能力,重要的不只是内容,而是教学方法。不断探索更适合孩子、更科学的教学方法才是STEAM教育的正确打开方式。
 
简言之,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其实就是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内容为载体,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提升。
 
然而,“西学东用”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彭瑞文指出,我国STEAM教育课程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大多停留在知识的传递上,未能把各个学科融会贯通,往往过于重视和提升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创新意识却没有得到增强;其次,活动中工程技术的元素多于科学,例如对于基本的科学原理,如物理和化学知识没有深度挖掘,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懂得了很多工程技术的原理,但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碎片化的,无法系统组织起来。
 
“‘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始终停留在‘匠’的层面,而无法成为真正的科学级别的‘工程师’,无法帮助孩子们形成真正的科学世界观。”她说。
 
科学教育跟玩耍是呼应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魏红祥经常利用业余时间走进中小学,把好玩的科学实验、有趣的科学知识和前沿的科研进展带进课堂,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科学的魅力,触及科学精神。
 
“科学教育是玩出来的!”在魏红祥看来,科学的课堂不是死板、呆滞的说教,而应“少说多做”,让孩子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感觉到科学是“好玩”的。
 
然而,这个玩并不是“由着孩子去高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副院长高潇怡认为,在玩的过程中,应以儿童为出发点让真正的科学学习得以发生,逐步将科学转化为孩子的一种思维方式。
 
高潇怡举了一个在她看来好玩且会玩的案例。“比如讲解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科学原理时,老师先让孩子拨动琴弦感受声音的存在,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发了一个问题:物体动了真的会发生声音吗?于是老师又带领孩子出去找声音,让孩子们聆听雨点拍打树叶的声音。为了将声音可视化,老师还让孩子把颜料滴在鼓面上,用鼓锤敲鼓面的时候就能看到颜料在鼓面上跳舞,生成了孩子们基于敲打形成的艺术作品。”
 
她表示,面对现代科技带来的巨大变化,每个人都应具有创造力,而教育就是保持人们的创造力。“让科学教育更加科学,跟玩耍是呼应的,我相信这一定是未来教育的趋势。”
 
“科学教育对孩子来说是身边的科学,是让孩子从生活中点点滴滴接触到自然的科学。”在中国科学院幼儿园总园长王春菊看来,社区中的研究所、医院、商店,甚至是门前修车的师傅等都是科学教育的资源。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