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国近400名研究生聚同济比拼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 |
|
结合声音与城市街道环境而打造智慧旅游新型模式的VoiCity、“绿色使命”空气环境大数据智慧监测平台、基于视觉与激光雷达融合的智能购物车……作为“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主题赛事之一,8月11日,为期两天的“交通银行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圆满落下帷幕。来自全国数十所研究生培养单位132支研究生参赛队(近400人)携作品经过两天决赛角逐,决出一等奖18项、二等奖32项、三等奖45项,这些作品展现了研究生学子对建设智慧城市的诸多思考与创新探索。
在城市道路交通中,交叉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处于交通流汇集疏散的核心位置,也是拥堵频发的瓶颈点。因此,有效的交叉口信号控制有助于提升车流的运行效率。一等奖作品同济大学代表队的《智慧交通信号控制评估与诊断系统》致力于对路网交叉口的交通信号控制水平进行评估,识别问题点并诊断成因,有针对性地对症下药,进而改善、畅通交通环境,提升交通管理效率和水平。
我国每年有数千万心脏骤停高危患者,每天有约1500人发生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不到1%。目前临床上预防心脏骤停的唯一有效手段是在患者体内植入除颤器ICD,但手术可导致感染甚至死亡,且费用高昂,误放电率高。一等奖作品四川大学代表队的《心电动态全真绘测智能除颤衣》,无创、安全,可对心脏骤停高危患者进行远程监控,为这类患者争取更多抢救时间。
社区内,老年人通过一键呼叫,可就近召唤、使用无人车,方便老年人安全出行。在车上,备有应急药品,老年人还可在车上进行一些基础性的身体检测。六边形状的无人车可相互组合成不同的活动场所,方便老年人群相互品茗、下棋、聚会。一等奖作品厦门大学代表队的《智慧长照3.0——银发社区互助碰碰车系统》,倡导为老年人提供互助式、结伴式的出行方式,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为社区养老提供新模式。
大赛8月10日开幕,同济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作题为《人工智能未来城市》报告。
中国研究生智慧城市技术与创意设计大赛旨在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提升研究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助力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促进高端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融合对接。该大赛自2014年首次举办以来,走出了一条政产学研协同办赛、共同推动研究生教育的特色之路。
本届大赛以“创意启迪智慧、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聚焦“智慧城市”,分为智能技术挑战赛与创意设计赛两个部分。其中,智能技术挑战赛的任务是根据“基于全景图像的室内外定位”这一命题提出算法程序;创意设计赛的任务是创新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出可能实现的一切创意、设计和方法,促进城市基础设施更加智能、公共服务更加便捷、社会管理更加精细、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产业体系更加优化。大赛鼓励参赛作品将创新与创业紧密融合,强调不仅要在创意、想法、思路等方面创新,而且要具有良好可实现性和较好的市场前景与规划。
本届大赛组委会今年4月面向全国在校研究生发布赛事通知,共有来自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52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约4400名参赛选手组成的1172支团队参赛(智能技术挑战赛126支团队+创意设计赛1046支团队),参与人数创历年新高,创意设计赛提交作品数量为历届之最。经过初赛选拔,共有来自20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32支队伍入围智能技术挑战赛决赛,来自58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100支队伍入围创意设计赛决赛,。
同学们表示,此次参赛,是学会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创新实践的过程,从中获益良多。
比赛期间,从1016件初赛作品中经专家委员会评审选出的130件优秀作品,在同济大学进行集中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