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辛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9/8/6 9:53:12
选择字号:
上海启明星论坛为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出谋划策

8月3日,由上海市科委和启明星联谊会主办、上海大学承办的2019第二次启明星论坛在上海大学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50多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启明星”计划入选者就这一主题展开了研讨与分交流。

上海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是市科委1991年启动实施的人才计划,资助35岁以下青年科技人才进行研究。入选者创立了启明星联谊会,定期举行论坛。成立20多年来,这项计划资助过的青年科技人才共计2000多位,其中已产生13位两院院士,在沪国家杰出青年约三分之一出自这一群体。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常务副校长丁奎岭在论坛上表示,技术创新必须考虑社会价值,满足社会需要,推动解决社会问题。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难题,关键在于高校、科研院所要与企业、投资机构进行深入合作,合作各方要有强烈的兴趣、充分的沟通。上海的很多科研成果是创新性底层技术,转化应用的方向有很多。创业团队要敏锐判断市场,选择合适的方向,让科技成果顺畅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当天,7名“启明星”代表在论坛上做了重点发言,分别介绍了各自团队在产学研用实践过程中做出的探索、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困难以及获得的经验等。

上海优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程抒一介绍了其自主研发的传感器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他认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一项技术可以朝很多不同的产品方向发展,企业一定要找到适合自身的产品方向,并在这一方向上持续创新,不断实现技术的深度转化。

回顾创业历程,程抒一感叹,技术创新是“0—100”的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0—1”是技术研发,这个阶段的成果没有经过市场验证,不需要考虑很多成本因素,主要追求的是技术先进性;“1—10”是转化阶段,这个阶段最为关键,需要为技术寻找最有价值的潜在市场,实现惊险的一跃。“10—100”是开拓市场、商业推广阶段,让企业做大做强。

组织工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豫介绍了其团队在组织工程软骨再生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她表示,从应用技术研究到产业开发,在这个过程中,很关键的一点是如何从一系列应用技术中选取最适合产业化的技术。做好了这一点,科技成果转化才能实现效率最大化。

同济大学医学院教授、上海吉锐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左为介绍了其团队在“干细胞与转化研究”方面所做的努力。他表示,科学家在创业过程中应该深刻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不要认为自己什么都能做,而要尽早构建一支成熟团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科技成果转化”。

东华大学人事处处长、人才办主任李炜在报告中介绍了东华大学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提升成果转化能力为重点,在制定科技成果处置、利益分配、绩效评价机制等方面的探索。据介绍,该校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评估体系建设中提出的从“市场判断”“成熟度判断”“对标技术判断”“知识产权判断”等四个维度对项目和产业化情况进行跟踪,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做法无疑具有启发性意义。

据悉,启明星论坛未来将继续推出一系列高质量交流活动,以吸引更多“启明星”和青年科技人才参与其中,不断提升其影响力。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