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尤小立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7/17 11:15:14
选择字号:
换个视角看山大“学伴”项目及其争议

尤小立   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近日,山东大学针对外国留学生的“学伴”项目在网络和纸媒上不断发酵,争议已经演化成了一个公共话题。所谓公共话题往往具备两个特征:一是牵涉的问题比较大,二是涉及的面比较广。

山东大学的“学伴”项目实施办法涉及国家对外国留学生的政策、外国人在中国的待遇、国人对待外国人的态度等等,问题不可谓不大,涉及不可谓不广。

比如外国人在中国是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还是“国民待遇”,就是涉及面广的大问题。随着我国开放程度加大,一方面在华外资、外企和外国人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际规范和惯例的引进也在促发与此相关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此次争议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让基于国际规范和惯例的中国人的权利意识得以清楚表达。

然而,有关“国民待遇”的问题在现实中也相当复杂。古代中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传统本身就含有主客不同的意思,哪有把客人也当成主人一样看待的道理?这个传统在不同时代虽然表现不同,但基本观念却是相同的。从好的一面看,对外国人表达友好之情,恰是国人在处理中外关系上的优异之处。从这个意义上看,那种单纯从法律上看问题,以为外国人根本不是中国公民,按照法律上责任与义务的对等原则,他们不应该享受“国民待遇”的意见不仅失之偏颇,也曲解了“国民待遇”的含义。如果没有给予在华外国人以“国民待遇”,而以其所属国法律进行管理和裁定,等于是承认“治外法权”的合理性了。

可是,优待“远方宾朋”也需要有个“度”。山东大学虽然继承了山东人一向豪爽大方的传统美德,但拿着公共资源去“以三配一”显然超过了这个“度”。

给予在华外国人以“国民待遇”或许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有关,但决不能以为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就必然可以自信到平等待人。经济条件从来都只是一个基础,它的发展水平与修养程度、处事方式从来都不是同步的,也不可能必然地促使人们反思。网络上出现的对外国人蔑视或不敬的言论,多是打着谋求“国民待遇”中外平等的旗号,似乎借助“正义”就可以为所欲为。

这是误以为动机正确,便可以不讲规则和程序。殊不知,动机与规则、程序之间的关系相当复杂,因为人的因素有不可预测性,动机与规则、程序不可能天然契合,而规则、程序往往决定了动机的达成是否合理。有意思的是,面对批评,山东大学以“国际事务部”名义发表的第一次声明之所以义正辞严,也是因为他们以为“学伴”项目的动机是好的,关键是“不违法”,却没有考虑到项目的具体规则、程序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不过,媒体或网民评论中所说的,山东大学“学伴”项目的实施规定是“自卑”心态的体现,或是“自作多情”,甚至是“不爱国”,也未免言重了。笔者更愿意把他们的行为看作是一种长期养成的工作习惯。

大学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去学校机关办事经常会遇到办事人员说:“下次(或明天)再来吧。”他们说得很轻松,甚至头也不抬。可是,现在大学都有几个校区,下次(明天)来一趟非消耗大半天时间不可。

类似这种不顾社会进步的落后的行政习惯,也决定了山东大学有关部门办事的方式。因为与北上广相比,济南有明显的地域劣势,既然上面有相关的鼓励政策,为吸引国际学生就需要“创新”,北上广的大学是配一个“学伴”,参照GDP的数值关系,山东大学觉得配一个不行,两个也不够,干脆顶格到三个;为吸引学生参与,再加上“结交外国异性友人”的选项。

落后的行政习惯也显示在公关方式上。这类陈旧的公关方式的特点,就是盲目自信,即一旦项目实施就不允许别人置喙,否则就是“别有用心”,这等于是自愿放弃了弥补错误的机会。现在看,不仅是批评者,就是“学伴”项目的亲历者也不满意山东大学的事后公关。只是与批评者不同,亲历者的不满不是因为“学伴”项目本身的缺失,而是觉得山东大学没有能够通过媒体公关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当然,过度热情地对待在华外国人的不止山东大学一家,福建林业大学对推搡交警的留学生的处理、南京地铁管理方对中外人士的不同待遇,都有遵循以往行政习惯而失之于过“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需要通过继续改革开放和不断学习、改变观念才能解决的。

一百年前,新文化运动的领袖陈独秀在评论“家庭革命”中的极端倾向时说:“现在有一班青年……他并没有将爱情(即今之亲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

这段话也适用于今天提出对在华外国人实行“国民待遇”的诉求者和政策制定者。简言之,我们固然要提倡“国民待遇”,无论中外、一视同仁,但也不能因此而放弃中国人一向善待“远方宾朋”的好传统。

《中国科学报》 (2019-07-17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