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云云 来源: 中国青年报发布时间:2019/4/22 11:27:52
选择字号:
法医学家徐英含:用手术刀剖开真相

徐英含在第八届中国病理年会上发表获奖感言。 陈俭/摄

在徐英含家中的一个置物架上,除了几张照片,剩下的所有格子满满当当地摆着徐英含的荣誉证书和奖牌,其中正中间的位置,是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8年10月颁发的中国病理事业终身成就奖。这是国内病理学界的最高荣誉,用于表彰那些为中国病理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病理学家。

这张薄薄的纸无法生动地反映出徐英含66年来的工作。提起他病理学家、法医学家的身份,《洗冤录》《法证先锋》《神探夏洛克》《法医秦明》等影视剧中,法医们处变不惊、抽丝剥茧的画面,让现实的迷雾得以拨开、冤屈得以昭雪的剧情,似乎能更直观地映出他为之努力半个多世纪的事业——一把解剖刀,切出惊天大案;一把测算尺,丈量法度良心;一台显微镜,窥见事实真相……

但在20岁出头的年纪,徐英含料想不到自己未来会与法医沾边。1946年,徐英含考入浙江大学,成为抗战后组建的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首届学生。1951年,卫生部从全国医学院校抽调一批学习好、思想进步的高年级学生,举办第一届高级师资班。徐英含填写的是临床方面的志愿,却被分配到了南京法医师资班。有些不情愿的他,还为此去找了当时医学院院长。但当时法医师资班是著名的林几教授负责,在他指导下学习是难得的机会。经过一番考虑,徐英含最终决定服从分配,也开启了他与法医学一生难解的缘分。

“生病以后,我们身体的脏器、组织、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属于病理变化,涉及病理学方面的内容。用这些内容来解决法律上面的一些问题,则涉及法医学。” 徐英含用简明的方式解释自己所从事的病理学和法医学,一如他在浙江大学给学生授课时的习惯。而这,还是受到他在浙江大学读书时的老师的影响。

“上学时,我很喜欢听贝时璋教授给我们讲《比较解剖学》。他备课很充分,上课从不带讲稿,常常是一边写字、画图,一边讲解,课程内容讲完正好下课,时间卡得非常好。”受贝时璋先生影响,徐英含从教后也要求自己不带讲稿上课。为了讲好病理学和法医学课程,他经常半夜起来备课,天快亮了才稍微休息。因为备课充分,案例生动,徐英含上的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

这些生动的课堂都是徐英含一点点摸索出来的。1953年,他到原浙江医学院(1960年更名为浙江医科大学,1998年并入浙江大学)病理教研室工作,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一位法医学教师。当时学校没有教材和教学设备,他开设法医学课程后,自己摸索法医学实验内容和教具改革,编著学科教材。他编著的《法医毒物学》和《法医病例解剖学》分别在1955、1956年出版,对推动我国当时的法医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在其后的60多年中,徐英含曾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出版专著30余本。他主编或参编了几乎国内所有的法医病理学方面的教材。

在铅中毒与矽肺病理、大气污染对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等方面,徐英含进行了深入研究,是当时国内矽肺病理研究的第一人。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已经进行了国内首例确诊艾滋病死亡病例的解剖研究。 “当时国内还没人解剖过艾滋病感染者的遗体,卫生厅特别指定让我来解剖。我认为这是个光荣的任务,同时非常谨慎。”徐英含说,“解剖以后,病理切片检查也要非常仔细。”

“活人可能会撒谎,但是尸体不会。”这是法医界的俗语。作为国内法医病理学领域的权威,徐英含曾参与过国内诸多疑难案例的法医鉴定工作,其中不乏无头疑案、陈年积案、案中有案等案件。通过亲临现场细致勘察,寻找蛛丝马迹,或是解剖尸体,还原死者遭遇等,许许多多支离破碎的讯息被整合在一起,真相得以逐渐浮现,案犯也随之无所遁形。

法医是真正的“尸语者”,从已故的人身上探索事实真相,徐英含最在意的是严谨。“我是做法医尸体解剖的,不能怕辛苦,要非常仔细,非常慎重。因为这牵扯到死者的死因。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稍微偏颇一点都不行。看到什么,记了什么,证实了什么,都要实事求是,不能被其他事物所左右。”徐英含说。

徐英含的同届同学姜起立在回忆浙大的文章中曾这样写道:“法医学虽非徐英含同学的志愿,但徐英含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勤奋,在法医学方面作出了优异的贡献,著作等身,荣誉多多,成了法医界的权威,令人钦佩不已。”

《炉灰中的牙齿和纽扣》《水中的无头案》《一个70岁老人的情杀》……这些标题乍一看都是悬疑小说题目,实际也是徐英含的作品。他结合自己亲历的案件和全国知名的法医报道,编写了《法医疑案》等具有可读性的通俗读物,让不是病理学和法医学领域的读者也能了解法医病理方面的知识。

1998年,72岁的徐英含退休。仅两年后,他重新回到浙江大学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参加法医病理学工作。2004年3月浙江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成立,徐英含先后任中心资深鉴定人和顾问,一直工作到现在。

这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老者如今桃李满天下,其中很多人早已成为国内、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来茂德是德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原副校长,现任中国药科大学校长;龚芸是美国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研究中心病理学教授;周健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著名科学家,宫颈癌疫苗共同发明人……

而他们的老师、93岁的徐英含依然时常到浙大司法鉴定中心上班。尽管鉴定中心因为他年事已高,再三叮嘱他打车来,但他不愿意。只要单位有事,他就马上骑上自行车赶过去。“骑自行车更自由。”他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