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佳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9/3/23 14:24:25
选择字号:
世界气象日,跟院士一起过

曾庆存在报告现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供图

“同学们,我是广东人,我讲的报告如果大家听不清,可以随时提问。”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2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报告厅里座无虚席。中科院院士、第61届国际气象组织奖获得者曾庆存给200余名“科学求真营”的师生做科普报告《大气科学的前身、现代与未来》,给学生们讲述天气预报的发展历史与未来。

在报告中,曾庆存回顾了上世纪六十年代从气象学发展到大气科学的科技飞跃,畅谈了数值天气预报从孕育期(应用高度简化的涡度方程)、青春期(应用原始方程的)到成年期(全球中期预报)的演变过程。时至今日,较准确的定量数值天气预报能及时预测气象灾害,对于防灾、减灾、救灾,保护公民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在数值天气预报的支持下,经过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已经实现了多个登陆我国台风的零死亡,极大地保护了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曾庆存介绍,在数值天气预报的基础上,我国逐渐发展出短期气候预测系统,并将最终建成研究和预估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地球数值模拟装置。

“科学的大道确实是不平坦的,只有勇敢、坚毅,才能永远前进,攀上顶峰。”曾庆存鼓励同学们认真学习,发挥中华民族刻苦钻研、善于思考的优良精神,将来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学生们认真听取了曾院士的报告后,纷纷踊跃提问,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曾庆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己十分乐意为中小学生作科普报告,激发同学们的好奇心,引导同学们好学深思,为中国大气科学人才梯队积蓄力量。

曾庆存首创“半隐式差分法”,在世界上第一个成功求解原始方程作数值预报,并发展了数值天气预报的数学物理基础理论,是国际数值天气预报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卫星大气红外遥感研究中提出“最佳信息层”和反演方法,被世界各主要卫星数据处理和服务中心所采用,服务于实时天气预警和短期天气预报。他倡导并参与研制“国之重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和融合,促进我国地球系统科学整体向国际一流水平跨越。

据了解,自上世纪50年代起,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数值预报的准确率和时效已经有了质的提高。目前国际上天气预报的有效性也从早期的1~3天,提高到5~7天,7天的预测能力到了可进入实际业务预报的程度。世界气象组织将数值天气预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技发展之一,《自然》杂志则盛赞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