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樊丽萍 来源:文汇报 发布时间:2019/3/12 17:19:48
选择字号:
双一流高校唯海外背景论让本土人才伤心
顾祥林:基础研究提质增效,从优化学术生态开始

最近10年来,我国基础研究领域已快速完成了量的累积。学术研究的提质增效,应从优化基础研究的学术生态开始!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顾祥林提交提案,呼吁在继续加大对基础研究投入规模的基础上,应优化顶层设计,突破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研究学术生态的瓶颈问题。

顾祥林指出,与美国等发达构架相比,我国基础研究领域的高端人才相对匮乏。2018年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学家”中,中国大陆地区的高被引科学家的数量和世界排名分别为482人次和第三位,美国分别为2639人次和第一位。他认为,在现阶段,“唯海外背景论”已经成为许多双一流高校招聘青年教师的必要条件,从而影响了国内高校自主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在顾祥林看来,学术底线篱笆没扎紧,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不规范,学术话语体系不健全——这三块短板,也抑制着基础研究的健康发展。

由于学术底线制度不健全和执行不到位,导致学术“失信”、“有悖伦理”事件时有发生。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规范和细则建设相对滞后,则影响清“四唯”和“五唯”专项行动的执行效果。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基础研究领域过分推崇以国际顶级期刊为代表的学术成果评价标准,一流的学术成果优先在国外发表,直接影响到了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速度。

顾祥林建议,这些年我国在基础研发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总体来说,在对前瞻性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上力度还有待提高。

2018年,教育部已推出“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及其实施方案(试行),目前已批准了6个高起点、高目标定位、配套政策完备的前沿科学中心。但是,现有的试点范围依然难以满足国家对高质量的前瞻性基础研究的现实需求。

顾祥林建议,在参照科技发达国家,逐年提升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强度和占比的同时,应逐步提升保障性经费的投入比重,采用竞争性投入和保障性投入并重的投入方式。应将基础研究保障性投入经费重点用于提高基础研究人员的福利待遇和满足从事自由探索性基础研究人员的必要的研究经费需求,如论文发表、知识产权事务费、学术交流、必要的实验条件等费用。

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的试点范围,鼓励高校按国家需求凝炼基础研究方向,推进前沿科学中心建设,促进我国前瞻性基础研究。

相关专题:2019两会专题 科教观潮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