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晴丹
多年来,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北京IP)副总经理何敏刚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的本土化知识产权运营有深度的研究和丰富的探索实践。
他所在的北京IP推出的知识产权普惠金融创新产品——“智融宝”,提出了“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的服务理念和商业模式,专门支持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资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在近日举行的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论坛上,何敏刚就知识产权普惠金融的实践发表了演讲。
新形势下面临诸多难题
谁最需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我们的客户是谁?“应该是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资产的轻资产科技型小微企业。”何敏刚表示。
此前,中关村发展蓝皮书《突破融资瓶颈:民营科技企业发展与金融创新》显示,中关村近1000家被调查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中,有49.5%的企业认为“资金”是其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企业科技经费中81.9%来自于企业自有资金等内源融资渠道,金融机构贷款占比不足2%。
何敏刚指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普遍特征是轻资产、高投入、高风险;初创期、成长期投入较大;缺乏适格的抵押物,缺乏融资渠道。而企业最大的难点就是融资难。
那么,谁又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主要供给方?谁提供资金?何敏刚认为是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
然而,当前形势下金融机构发展面临许多的难题,比如缺乏知识产权风险识别的专业能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驾驭能力不足;不承担风险的第三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报告缺乏权威性,难以充分认可;按照信用贷款的标准审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不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银行的痛点则是知识产权风险识别难、价值判断难。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金融工作,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度目标成为知识产权运用唯一指标性要求。国务院《关于新形势下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创新知识产权投融资产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完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机制,推动发展投贷联动、投保联动、投债联动等新模式。
此外,国务院办公厅《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指出,到2020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金额达到1800亿元。《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发展规划》提到,到2020年,北京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金额达到100亿元。
各地出台各类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支持政策:贷款贴息、评估费、担保费、保险费补贴、风险补偿等,最高可100%成本补贴或100%风险承担。
何敏刚指出,在行政要求及补贴政策双重驱动下,“捆绑式”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成为常态,即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捆绑了企业的有形资产或企业信用。捆绑企业其它硬资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作为增信措施。捆绑企业信用,在授信额度内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可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最迫切的需求方——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依然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供给。”何敏刚说。
新产品应运而生
2017年,全国专利质押融资总额720亿元,同比增长65%;质押项目数4177项,同比增长60%。平均单项融资金额1700余万元。
然而,何敏刚指出,瓶颈问题依然存在:知识产权评估难、处置难、变现难等客观问题长期存在;供给方知识产权风险识别能力不足;质押知识产权经济价值的体现不明显等。
如果要破题,就需要具备知识产权风险识别能力并能主导(承担风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参与方。
在此背景下,北京IP“智融宝”模式应运而生。何敏刚介绍,这是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也是国内首个“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
据了解,“智融宝”是充分运用知识产权运营理念,融合双创企业债权的高风险性、股权的高成长性、知识产权高附加性等普遍特征,联动提供智融宝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投贷联动股权投资、管家式知识产权运营等系列产品服务,形成“知识产权运营+投贷联动”服务双创企业的生态圈。其中,智融宝贷款是国内唯一由知识产权运营机构负责风险处置的模式,形成特有的“现金流+技术流+成长线”三维一体项目评审方法,使得“现金流”不佳的企业发挥其“技术流”知识产权的价值作用,从而获得贷款。
“这款产品可以有效解决商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驾驭能力不足问题,解决轻资产科技型企业可抵(质)押资产不足问题,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何敏刚说。一年多时间,北京IP共服务80余家科技型小微企业,智融宝贷款授信超过3亿元。
其工作成效体现在,以贷先行,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投贷联动,股权投资助力科技企业快速成长;知识产权运营联动,管家式知识产权运营增值服务。实践证明,社会效果十分显著。
《中国科学报》 (2018-05-23 第8版 知识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