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勇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9/11/30 9:31:04
选择字号:
朱有勇:用知识改变农民命运

 

5天前,他还是一位在西南边疆拉祜族自治县村寨忙于种植冬季马铃薯的“农民”。5天后,11月29日,他在北京接受颁奖成为全国时代楷模。30多年来,他研发的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成为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近5年,他又在云南普洱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躬耕山野科技扶贫,让上千农民学会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等种植技能,带动了一批深度贫困中的拉祜族群众脱贫致富。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跪在泥土里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在拉祜族村寨旁一片刚种植的马铃薯地里,张六均等三个拉祜族村民手杵着锄头站在地边,全神贯注地听一位老人说话。老人蹲在地上,手握着竹竿,一边用竹竿丈量地块,一边耐心地讲解马铃薯如何规范种植。老人蹲着累了,便很自然地右腿跪在泥土里,面带微笑反复解说示范。在一旁的云山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何朝辉感动地用手机拍下了这珍贵的瞬间。这一幕发生在11月19日上午,地点在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村小组。这位65岁的老人就是朱有勇院士

2016年,朱有勇带领中国工程院的专家和云南农业大学创新团队,在澜沧竹塘乡蒿枝坝开展100亩冬季马铃薯示范种植,当年平均每亩为农户增收3000至5000元,至2019年在全县已推广种植1万亩。朱有勇团队还应用林下三七科技成果,在澜沧示范种植7305亩,带动三七种植农户749户,每户平均增收2.5万余元。

穿迷彩服的田间“教书匠”

2015年,中国工程院对口帮扶澜沧县开展脱贫攻坚,开会商量由哪个院士来牵头这一重任。当时60岁的朱有勇毅然决然地说:“我最年轻,我来干!”

朱有勇带着团队来到澜沧县竹塘乡云山村蒿枝坝,在村里建立科技小院,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5年来和当地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基地示范推广种植冬季马铃薯等作物的过程中,他发现农村群众素质性贫困突出。于是他整合云南农大教师和澜沧职中教师团队,创办了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学员是来自全县各乡镇有脱贫致富愿望的农民,课堂就设在田间地头。从选良种栽种,到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从采收包装到产品推广,都由朱有勇等院士教授专家亲自授课。老师和学员一样,都穿着迷彩服。

“朱院士对农民和蔼可亲,没有架子,很多学员培训回家后,不仅自己种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还带动全村群众一起种,一起增收脱贫。”竹塘乡乡长龚老五说。3年多来,澜沧院士专家科技扶贫指导班已开展了林下三七、冬季马铃薯、电子商务等培训班,培养了近千名致富带头人。

“我们是教书匠,没有钱,就把科技知识教给农民,教他们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没什么了不起。”朱有勇淡淡一笑说。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比写在纸上更有价值,看到自己的科技成果漫山遍野开花结果,心里的欣慰,是发表论文无法比的!”朱有勇常说。

30多年来,朱有勇潜心钻研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研究等系列重大课题。研究成果以“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理论”为题在《自然》杂志封面全文发表,成为新中国植保界在这个期刊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构建的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技术体系累计推广应用超过1000万亩,作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技术推广应用超6000万亩,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50%以上,被认为是国际上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害的成功典范。他构建了冬季马铃薯优质高效技术体系,2008年以来累计推广1131.2万亩,促进农民增收200多亿元。

朱有勇扶贫不为名。一个多星期前,正在澜沧各个村寨基地指导农民种植冬季马铃薯的他才得知被表彰为时代楷模。他依然平静地继续指导马铃薯种植,多方催促下,几天后他才不得不离开澜沧,前往北京领奖。

朱有勇扶贫也不为利。长期跟随朱有勇在澜沧扶贫的云南农大博士黄惠川讲了个故事,在澜沧开始推广林下三七种植技术时,扶贫团队里起初有两种声音,有人认为研究林下三七花了10多年时间不容易,应该技术保密,通过技术转让盈利。但朱有勇坚持免费给老百姓使用技术,他说:“不能我们发财了,老百姓用不上。”

2011年12月,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大特别奖励他200万元,他毅然决定把学校奖金作为原始基金成立云南农业大学“有勇奖学基金会”。2015年,他又将自己获得的“云南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200万元捐赠基金会,激励了更多师生学农爱农、服务三农。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