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是生存,还是繁荣? |
《柳叶刀》报告呼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供图
“如果全球不采取任何行动,任由高碳排放和气候变化以目前的速度继续发展,那么2019年出生的孩子在71岁生日时,将面对一个比工业化前平均温度高4℃的世界,这将威胁他们人生各个阶段的生命健康。”
近日,《柳叶刀2030倒计时:2019年度健康与气候变化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首发。《报告》从当下儿童的视角出发,指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呼吁把未来还给当下的儿童。
当天《报告》内容一经公布,便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强烈共鸣。“当前应对气候变化在认知和行动上仍存在一些距离。健康是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能源基金会战略规划主任傅莎说。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室首席叶殿秀表示,当前从健康角度开展的气候变化研究比较少,这将有助于下一步从各个角度去量化相关影响。
事实上,未来可能出现的情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应对全球变暖的行动力度。《报告》提出,人们当前要在两条路径之间选择:一条是“一切照常”的路径,而另一条则需要遵循《巴黎协定》,把全球温升控制在2℃以下。
“我们希望今天的儿童有一个美好的、茁壮成长的前景,那就要在控制碳排放方面做出努力。”《报告》共同主席、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宫鹏说。
健康影响 不容忽视
“气候变化正在对人们的健康产生影响。首当其冲的是粮食安全和营养不良的危机增大,婴儿将是受农作物歉收影响最严重的群体。”在当天的《报告》发布会上,宫鹏举例说,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主要作物的单产潜力从1988年起呈下降趋势,全球五岁以下儿童死因中营养不良占50%。
同时,当前气候条件越来越适合感染性疾病的传播,这让儿童更易受影响。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全球沿海地区霍乱弧菌的适宜水平上升了近10%,使更多国家受霍乱威胁;登革热已成为世界上传播速度最快的蚊媒病毒性疾病,全球约一半人口成为危险人群。
不仅如此,《报告》指出,今天出生的儿童在步入青春期以后,空气污染会严重损伤他们的心、肺和其他重要器官。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家庭和生计会因极端天气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备受威胁。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无疑更易受到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作为全世界人口最多、CO2排放量最高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也不例外。“目前,我国65岁以上人群近1/3受到了高温暴露的威胁,自1990年以来人数增加25%。”《报告》共同作者、清华大学副教授蔡闻佳表示。
与此相对,人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认知仍停留在高温热浪、极端天气等方面。在针对国内某主流媒体过去多年的气候变化报道的研究中,蔡闻佳与同事发现,同时关注气候变化和人群健康的报道所占比例不到0.6%。“这说明我们对这方面的认识和重视不足。”蔡闻佳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气候战略中心国际部主任柴麒敏认为,该报告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他表示,气候变化近二三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比较多,但与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短板。因为其“逻辑链条非常长”,不像大气污染那样可以明显感受到、容易让公众产生共识。
事实上,国内相关研究也凸显了采取应对行动的必要性。“不断刷新纪录的高温热浪让所有人群遭受的风险越来越大,蚊虫的增加让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处于登革热影响范围内。”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研究员刘起勇说。由他作为首席科学家牵头的“973”计划项目——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与适应机制的相关研究,也印证了气候敏感性疾病已经成为中国传染病的一个新形势。
好消息 坏消息
“是生存,还是繁荣?我们正处于选择的岔路口。”宫鹏说。坏消息是,《报告》的许多指标表明,全世界正朝着“一切照常”的路径发展。
全球在减少化石燃料消耗方面仅取得了“间歇性”的进展。宫鹏举例说,过去三年里,全球化石能源燃料消费补贴增加了50%。2016年到2018年,来自煤炭的一次能源供应总量增长了1.7%,逆转了之前的下降趋势。
化石燃料的使用带来的空气污染也随着气候变化而加剧。《报告》指出,与室外细颗粒物PM2.5相关的全球过早死亡人数仍然保持在290万例的高水平。2016 年,由室外PM2.5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群中,有超过44万例与煤炭燃烧有关。
“而这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研究者指出。气候变化正在全球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如果PM2.5保持在2016年的水平,那么欧洲与空气污染有关的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医疗成本每年将达到1290亿欧元。
在我国,高温也造成了大量的劳动损失。蔡闻佳举例说,2018年高温使我国劳动损失总时数超200亿小时,这相当于全国近1.5%劳动人口一年的总工作时间。在高温情形下,21世纪末全国高温补贴总额可能高达GDP的3%,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
尽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报告》也报道了一些乐观的进展:可再生能源的增长占2018年发电增长总量的45%;2015年至 2016 年间,全球交通业人均电力消费增长近21%;低碳电力占2016年总发电量的1/3。
但应对全球变暖依然任重而道远。对此,《柳叶刀》总编理查德·霍顿说:“《巴黎协定》即将于2020年全面实施,缺乏充分的应对措施将带来沉重的代价。”他呼吁临床、全球卫生和研究各界联合起来,呼吁国际领导人采取行动。
积极应对 刻不容缓
“当下出生的每个孩子正在受到气候变化的深刻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加快应对行动,气候巨变的时代将影响他们人生中每个阶段的健康。”研究者在《报告》中写道。他们建议,在全球范围内淘汰燃煤发电、建设更多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及在卫生系统方面进行重大投资。
如果全球各国走另一条路径,将全球变暖的目标限制在2℃以下,《报告》设想今天出生的小孩将会看到另一番景象:在他们6岁时,会看到英国去煤化;21岁时,会看到法国的交通不再用汽油;31岁生日时,会看到世界实现净零排放。
世界很多国家正在为这个目标作出努力,中国也是。“现在我国已经成为实际可再生能源使用量和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2019年出生的孩子会看到2030年我国碳排放和煤炭利用达到峰值。”蔡闻佳说。她同时表示,个人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同样重要。“我们可以减少非理性消费,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活环境。”
“应对气候变化这个史无前例的挑战,需要采取同样史无前例的应对措施。这需要全球75亿人共同合作,才能确保当下出生的每个孩子免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宫鹏说。他同时建议,在研究界破除各个部门之间的壁垒,进行多学科交叉,形成一股合力,推动气候变化研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