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惠钰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9/6 9:02:57
选择字号:
从“一带一路”走向全球
北斗应用还须迈过“市场坎”

■本报记者 李惠钰

今年5月,黑龙江抚远市一位渔民捕获到了一条长达两米、重达1028斤的野生鲟鳇鱼,据专家估计,这条鲟鳇鱼已有百岁高龄。为了保护这条极为珍稀的鲟鳇鱼,专家们决定将北斗芯片植入鱼的体内,渔业人员便可通过实时跟踪定位对其进一步保护。

这只不过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民用的冰山一角。“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用上了北斗,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说,北斗系统正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日前发布的《2018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海事、气象、渔业、公安、国土等十几个行业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终端产品,社会用户总保有量接近5亿台/套。

目前,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已完成基本系统研制建设,具备为用户提供广域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后处理毫米级定位精度的能力。然而,即便实现了高精度服务,北斗系统仍未彻底改变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对我国的市场垄断。

“应用是北斗系统建设的生命线。”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有把握,也有信心建立一个非常好用的系统,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做好系统的应用和推广。”

越来越“接地气”

8月27日,北京市召开了一场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应用推进会。来自交通、市政、旅游等行业的几十家企业到场,希望在此寻觅机会将“北斗+”在自身业务上。

“为什么看重北斗?”一位参会代表跟记者闲聊时说,“因为这是我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国内企业或者产业的创新用上北斗才会感觉有了主心骨,有了根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副总设计师杨元喜带来的利好消息也让在场人士备受鼓舞。他指出,北斗三号试验系统信号性能明显优于北斗二号系统,在北斗二号卫星提供的三项基本PNT(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基础上,北斗三号卫星服务还增加了全球短文、搜救SAR服务、区域PPP等服务。同时,精度也提高了一个量级,测距精度上优于GPS系统。

根据发射计划,到2018年,我国将要发射18颗北斗三号组网卫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到2020年前后,共发射35颗卫星,向全球提供服务。“北斗三号试验系统目前已经有12颗在轨卫星,进展顺利。”杨元喜介绍说,北斗系统应用产品也已经输出到70余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已达30余个。

自2016年以来,北斗系统在各行业领域遍地开花。据了解,我国已有40万台警用终端接入北斗系统,公安出警时间缩短近20%;超过六成的智能手机支持北斗定位导航功能;全国有500万辆营运车辆使用北斗服务,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50%以上……

杨元喜表示,全国近73万辆危险品运输车辆安装了兼容北斗的接收机,建立了危险品车辆联网与控制中心;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支持电子围栏等技术,可有效解决共享单车定位不准、单车乱停放等问题。

北京是北斗技术和系统研发的发源地,也是北斗系统应用的标杆城市。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孔磊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在电商物流领域,北京已有1500辆物流车辆、2万名物流配送员安装配备了基于北斗的电子商务智能车载和手持终端,提高了顾客购物体验感;在智能交通领域,北京市3.35万辆出租车均已安装应用北斗车载设备,占全市出租车总量的50%。同时,北京小米手机的主要型号均支持北斗定位功能。

产业端乱象丛生

就中国市场来说,如果手机能够支持北斗系统,在地图定位上将更加精确,从而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然而,冉承其坦言,“让北斗系统真正实现全面应用,成为定位系统中的主力,目前仍存挑战”。

由于手机定位采用的几乎都是多模式的卫星定位,不仅有中国的北斗系统,还有美国的GPS、俄罗斯的GLONASS等。“苹果手机就坚决不用北斗系统,其他智能手机虽然都有北斗系统,但用的时候有的还是会切到GPS上。”冉承其无奈地说。

对此,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孙启明表示,北斗系统尚处于建设当中,其终端设备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实用性都有待验证,无法充分发挥它在民用市场的潜力。而GPS占据了中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超过95%的份额,这使得北斗系统处于后发劣势。在强大的GPS面前,北斗系统终端的市场推广更加困难。

“目前,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能力仍主要集中在亚太地区,预计2020年扩展到全球范围。另外,从成本角度看,嵌入独立完整的北斗模块将会增加一定的设计制造成本。”赛迪智库集成电路产业研究所的张天仪说。

另外,国内北斗产业“一窝蜂”式的发展现状也让冉承其深感忧虑。此前,上千家企业同时上马北斗的研发和产业化,最后导致低价竞争、互相拆台。不仅如此,全国还刮起了一阵阵“北斗风”,各地纷纷建立产业园区,有的园区甚至已经沦为“空城”。

“很多地方做北斗产业,政府又给地又给钱。全国大概有40~50家北斗产业园,每家都有一大片地,但是否真正需要这么多地,是否一定要搞一个北斗专用的产业园,确实值得反思。”冉承其说。这种盲目投资和为了争夺市场的内耗,也极大影响了企业投资的信心。

《中国科学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北斗民用产品的生产厂商多达上百家,但真正能生产出较好产品的厂商只有十几家,终端市场鱼龙混杂,用户难以辨别优劣。北斗产业这种无序的局面,如同一张无形的网,束缚着北斗应用的推广。

“北斗民用市场的建设牵涉到众多领域的重要工程项目,单靠几个部门的指挥很难让北斗系统发挥其巨大潜力。”孙启明表示,在北斗民用市场发展的初期,利润空间不大,又缺乏国家政策指导和行业标准的规范,使得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竞争的状态,无论是开发商还是运营商都经营艰难。

须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不可否认的是,北斗系统的确是我国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在保障国家安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信息化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孔磊看来,随着全球组网叠加应用领域的扩展,北斗产业发展正迎来黄金机遇期。

为迎接黄金机遇期的到来,孔磊表示,首先就要积极运用政策、基金、项目、试点示范等多种创新手段,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营商环境。例如,在北斗卫星导航等领域与社会资本共同设立一批高精尖产业基金子基金,以并购、股权等方式支持企业创新发展。

为了让北斗系统尽快“用”起来,孙启明还建议加大北斗系统民用终端的研发,推进北斗终端芯片、模块等元器件的国产化进程,加快研制体积小、功耗低、多用途的民用终端,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好的导航定位服务。

对于技术研发,孔磊还建议,要鼓励北斗与新技术融合创新,突破北斗导航与5G、卫星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领域及终端的融合应用技术。推进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增强系统与国家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遥感信息的叠加应用,提升北斗时空数据应用价值;率先推广北斗技术在无人驾驶系统和可穿戴设备中的标配化应用,创新多功能融合的信息终端产品。

而在全球卫星导航领域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要想为我国初生的北斗民用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孙启明建议,一方面我国应该采取开放兼容的政策,在建设我国卫星导航民用市场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我国还要对其他国家导航卫星的市场入侵采取严格防范政策,如控制进口、提高关税、设置市场准入障碍等。

《中国科学报》 (2018-09-06 第5版 技术经济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