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8/14 10:47:54
选择字号: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等
研究发现已知低质量系外行星多是岩石行星

本报讯(记者倪思洁)近期,国际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在线发表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博士晋升、瑞士伯尔尼大学教授Christoph Mordasini关于系外行星物质成分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提供了一个限定低质量系外行星物质成分的方法,并发现迄今已观测到的低质量系外行星大多是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

由于观测精度极为有限,对于低质量系外行星来说,无法通过直接的光谱观测来分析其物质构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通过分析观测到的系外行星的质量和半径,并将行星的中央恒星类型、行星系统的年龄、行星轨道半长径等关键参数作为分析依据,建立了一个限定低质量系外行星物质成分的方法。

为验证该方法,研究人员模拟了十多万例行星在100亿年内的形成和演化,得到了和真实观测到的系外行星样本相符的统计分布。接着,研究人员用该方法对迄今观测到的系外行星的半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低质量系外行星大多对应于行星内核不含水的情况,即类似地球的岩石行星。

晋升表示,此次发现将为后续系外行星样本物质成分甄别、系外行星宜居性研究等提供基础。

相关论文信息:DOI:10.3847/1538-4357/aa9f1e

《中国科学报》 (2018-08-14 第4版 综合)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詹姆斯—韦伯望远镜捕捉到蓝色恒星群 石油开采可能引发了英国100多起地震
赠书|用数学思维理解世界 超薄材料创造磁性之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