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超 朱博晨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7/10 10:34:35
选择字号:
南开大学李顺恺:坚持不懈比天资聪颖更重要

■通讯员 马超 朱博晨

“我希望通过努力,让电光尽其所能,让机器看懂世界。” 夏日的朝阳照在李顺恺的脸上,此时的他正坐在南开大学新开湖畔,难得地享受着毕业前清闲的一刻。

对于这位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的本科生来说,四年时光不是在做科研,就是在去做科研的路上。如今的他,已经保研至北京大学 技术学院,在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方面继续深造。

李顺恺常说,“我志不在当什么‘家’,而是成什么‘事’。认真学习不仅是为了让自己能在科研领域上走得更远,也考验一个人是否有恒心。坚持不懈的精神,有时比天资聪颖更为重要。”

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论文

从大一下学期开始,李顺恺就开始关注“光学信息图像处理”方面的科研内容。他曾自学了很多专业书,阅读了上百篇的论文,才对机器视觉系统有了基本了解。

突破光学系统的极限分辨率是困扰学界上百年的难题,近年来才有了新突破。而当时李顺恺的学生科研项目就是实现超分辨。作为项目组长,他和团队搭建了超分辨系统,独立提出了频域预测搜索算法,在保证成像质量的情况下显著缩短了成像时间,并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SCI论文。

他还作为组长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代表南开大学获得了全国三等奖;设计了“光电高科技微景观”,用单片机制作出电子琴和键控音乐喷泉;设计了光伏三相旋转磁场,发明出“光动机”;又利用分布电容和杂散电感,设计出电磁辐射检测器。2017年,以“一种用于室内的微景观装置”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同时,李顺恺还担任学院创新创业部副部长,和同学们一起参与到“电光智造·学生创客空间”的筹建和运营工作中。如今,创客空间已经为同学们开展创新实践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李顺恺认为,扎实的数理功底是科研实践的重要基础,这一点让他受益良多。

在参加国际数学建模竞赛时,李顺恺和队友们针对某地区水资源状况建立了一套评价体系。他们多次运用了学科交叉的思维,创造性地借用“水足迹”的概念,巧妙解决了建立模型的参照标准。进而,李顺恺提出“等效水”的概念,使问题得到了数学抽象并大大简化。他又借用了物流快递的“打包出售、整箱配送”的想法,将资源调配问题较完善地解决了。最终,李顺恺团队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这次比赛令我最难忘的,不在于自己写出了几十页的论文,而在于我们三人的全力以赴,在于四天里每过几小时都能有新点子冒出来的那种感觉,更在于完成了一份之前觉得不可能完成的作品。”李顺恺说。

大二下学期,李顺恺获得了南开大学海外学习奖学金,公派到牛津大学参加暑期学校项目,这是一段让他难忘的经历。“暑期学校让我体验到英国大学的授课方式,还结识了很多国内高校的优秀学生和老师。”全心的投入让他收获了优异的成绩:《图像处理》和《对称性物理》两门课获得第一名,并受邀参加了告别晚宴和教授们共进晚餐。

科研需要团队合作精神

科研是一项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工作,绝不是“单打独斗”能够完成的。多次担任团队负责人的科研经历,让李顺恺学会了如何沟通与合作。

李顺恺表示,对他影响最大,也是最为珍视的是五位室友,他们有围棋大师,有学术“大牛”,也有科创“能手”。平时6个人分享各自的快乐,吐槽各自的不快,经常一起打球、游泳、聚餐、郊游,也组织过几次旅行。“这些年来,我们6个人非常有默契。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不具备的优点,听到了许多不同的经历、见闻和观点,这让我不断地去改进自己,寝室的和谐气氛也有助于化解学习、生活中的烦恼。”

李顺恺曾与同学组成社会实践团队进入青海进行光伏产业调研,团队完成了建设村级光伏电站的技术设计,荣获全国大学生实践优秀团队等称号。“可以说,激励我一路走来的不是荣誉和奖励,而是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全力以赴,还有总是有新点子冒出来的那种兴奋感。”

《中国科学报》 (2018-07-10 第8版 科创)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