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婷 来源:中青在线 发布时间:2018/7/7 21:49:01
选择字号:
丁肇中:2024年暗物质来源或有决定结果

 

 
中青在线济南7月7日电(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邢婷)今天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在山东大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随着AMS项目的进展,到2024年,周期表上的元素可以推到什么地方,反物质最终结果是什么,暗物质的来源是什么,这些问题应该有决定性的结果出来。
 
丁肇中教授是在介绍AMS项目近两年最新进展时公布上述结论的。据了解,AMS是由丁肇中教授主持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是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科学计划之一。作为首个安置于太空中的最强大、最灵敏的精密粒子探测装置,AMS是目前唯一被永久安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具有开创型的大型科学实验。
 
目前,AMS项目已经收集了1200亿个宇宙线数据,这被丁肇中教授视为AMS项目目前取得的最重要成果。而相应结果已经整理成数十篇学术文章,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世界顶尖学术期刊上。
 
 
该项目最近一次发布五年太空实验结果是在2016年12月8日。结果显示,该项目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探测了宇宙线中正电子流强,正电子比例,反质子-质子比,以及电子、正电子、质子、反质子、氦核以及其它核子的流强,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线的认识。
 
“这两年收集了更多的数据。两年以前,实验结果推翻了以前所有的理论,最近两年又推翻了更多的理论。”丁肇中教授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向媒体介绍。
 
从1994年该项目启动至今,已有16个国家的优秀科学家参与其中,不乏年轻人。对于年轻人的培养,丁肇中教授认为,“特别优秀的学生越早毕业越好,因为一个人只有独立工作的时候,才能想象有很多的困难,越有困难的时候才想象怎么解决。跟老师学习的东西是有限的,尤其是跟我做,学习的东西更有限”,丁肇中教授紧接着补充,“这是我个人的想法,很多人不赞成”。
 
此次是丁肇中教授第十次访问山东大学。2004年起,山东大学正式加入AMS项目,时任该校热科学工程与研究中心主任程林教授担任该项目热系统总负责人,全面负责AMS热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与实验,历时7年最终完成。
 
“没有山东大学热系统的贡献,AMS不会存在。”丁肇中教授评价。
 
据了解,热系统是在国际空间站运行的AMS最关键的部分,因为AMS探测器的温度波动必须保持在1摄氏度之内,当空间站每90分钟绕地球飞行一周时,探测器外部温度在-40摄氏度和+40摄氏度之间不断变化,而热系统相当于给所有元件穿上一件“保温衣”。“有这种温度的平衡才能使我们仪器很精确地测量所有粒子的轨道。”丁肇中教授解释。
 
山东大学校长樊丽明介绍,下一步根据AMS项目的需要,该校将计划派出物理学科,特别是粒子物理方向的学者和博士研究生参与到AMS项目组中,在丁肇中教授的亲自指导下,从事探测和寻找暗物质的研究工作,积极贡献山东智慧和山大力量。
 
整场新闻发布会贯穿着鲜明的“丁氏风格”——面对媒体关于青年人才培养、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科学探索等提问,丁肇中教授仍谦逊直言:“不知道。”
 
“我有一个要求,我们组里的科学家来自很多国家,有不同的政治背景,我对他们唯一的要求是不知道的事情不要在我面前说。所以今天你问的问题我根本不知道,我真不知道这个事情。同时我的回答也没有意义,因为我不是学这一行的。”丁肇中教授平静回答。
 
在谈及AMS项目的研究价值时,这位82岁的老人开始变得有些激动,他一一举例:一百年前,最难的科学是光学、力学和电学,如今应用在航空工程、电视上;上世纪3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原子物理和量子力学,现在应用于通信网络;上世纪40年代最尖端的科学是原子核物理,现在应用在能源和国防上。
 
“花这么多的努力,到底结果对人类有什么好处?没有想象到的是,实验从出结果到应用可能要二三十年的时间,一旦应用就会改变整个人类的生活。”丁肇中教授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