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霞 来源: 科技日报发布时间:2018/5/29 13:24:28
选择字号:
一流科技社团往哪里走?听听各国专家的说法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著名金属学及材料专家师昌绪院士曾说:“代表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科学地位的,有两个标志:学会与期刊。”

师昌绪院士所说的“学会”指的是科技社团。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英国皇家化学会(RSC)等科技社团,都在世界科技史上刻下了深刻的烙印,也成为各自国家科技领域的骄傲。

在日前于杭州举办的世界科技社团论坛上,多位世界顶级科技社团负责人表示,在知识创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的今天,一流科技社团也应百尺竿头,更近一步,承担更大社会责任。当然,它们面临的挑战也不少。

科技发展的助推器

科技史表明,科技发展促进了科技社团的诞生和发展;而科技社团对推动科技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科技社团可谓科技发展的助推器。

美国科学促进会已经有170多年历史,该学会负责人王智弘对科技日报记者说:“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使命主要关注于两方面:一是促进全球科学的发展;二是服务社会。”

与美国科学促进会“惺惺相惜”的还有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该协会执行董事兼首席运营官史蒂芬·韦尔比也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技术协会,我们的使命就是促进技术创新,为人类谋福利。”

这些一流科技社团大都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出版本领域内刊物、对学生和会员等进行教育和培训、制定相关标准、提供资金资助等诸多手段来推动科技的发展。

英国皇家化学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化学学术团体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化学学术团体。其首席执行官罗伯特·帕克对记者介绍说:“2017年英国皇家化学会向剑桥大学等高校和实验室提供了260万英镑的资金支持,帮助研究人员解决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难题,促进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当然,王智弘、帕克等人都认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让社会和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携手应对国际挑战

目前,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网络化的时代,各国都面临着包括环境、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疾病预防等在内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流科技社团之间精诚合作。

英国皇家地理学会研究和高等教育主管凯瑟琳·邵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们身处一个不断改变的世界,包括化学在内的很多学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各学科、各科学社团携手合作,应对化学发展、科学伦理、环境、能源等方面的挑战。”

据帕克介绍,英国皇家化学会很早就意识到,在解决全球面临的挑战方面,化学将发挥比以往更重要的作用,这一点,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更好地实现。

据悉,英国皇家化学会与中国、德国、美国、日本的化学团体携手,举办“化学科学与社会高峰论坛”(CS3),目前已经举办了7届,主旨就是讨论如何应对全球挑战。比如,2018年第7届CS3发表了名为“《太阳能和光子学——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的白皮书;2016年则发表了名为“《化学与水:变化中的世界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的白皮书,等等。

而在农业发展和食品安全等方面,成立于1885年的德国农业协会的表现可谓“可圈可点”。据德国农业协会负责人副主席马丁·乌姆豪介绍,为了解决食品工业面临的挑战,促进绿色创新,该协会在亚洲、非洲开展了多个合作项目,包括中德农作物生产和农业技术示范园,以及在索马里、印度、乌干达等地建立的绿色创新中心等。此外,该协会还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密切合作,积极向其提供建议和意见。

未来仍有不少挑战

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变革为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但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以及交叉学科不断涌现等,也给一流科技社团的发展带来了挑战。

王智弘说:“科学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科技社团也面临不少挑战,比如,我们如何跨越科学与其他社会维度的界限?如何让科学与政府、科学与社会民众、科学与媒体等更好地沟通,更进一步地促进跨领域的交流?都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卡西迪指出:“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如何更好地与年轻科学家沟通、让他们更好地连接在一起,如何让他们更有效地接触全球科学资源,也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而邵池则认为:“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如何让地理学家更好地学习新技能,更好地利用好大数据,尤其是地理方面的大数据,跟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步伐,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尽管未来面对不少挑战,但正如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怀进鹏所说:“科技社团将在构建人类文明共同体,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缩小知识鸿沟以更好地服务人类、服务文明、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