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温新红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5/25 9:10:14
选择字号:
一次次地戒烟一次次地失败 戒烟难,难在哪


 

■本报记者 温新红

今年5月31日,是第31个“世界无烟日”,这次的主题为“烟草与心脏病”。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有烟民超过3亿。烟是唯一一种在其包装标注“有害健康”的消费品。虽然烟草的害处人人皆知,可戒烟的道路依旧困难重重。

研究表明,吸烟者不仅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而且与多种癌症的发病都存在相关性。吸烟对心脏的危害非常明确。烟草燃烧除了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还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人体吸入后会引起心脏缺氧。而心脏缺氧会对心肌造成严重损伤。

记者在网上搜索“戒烟”两字,弹出许多有关戒烟的帖子,“无精打采,才戒了三天”“目前坚持戒了39天”“回忆过往戒烟辛酸史,一次次默默地戒烟,一次次地失败”……

戒烟之控烟政策

烟草发源于中美洲,1392年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发现并带回欧洲,“海员们认为吸入的烟雾不仅可以抗饿解渴,还可以驱除疲累恢复体力。就如醉酒一般,味道浓烈的烟雾让他们大脑彻底放空,精神也由此得到放松”。由此,烟草的提神、清醒头脑作用及让人增加愉快的感觉,很快得以传播。

法国作家大仲马将自己对烟草的狂热带进了小说,以至于后世有了著名的香烟品牌——基督山雪茄;影星奥黛丽·赫本拍过拿着烟的照片;让许多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是,鲁迅先生抽烟斗的画像。

无疑,烟草在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对人产生的影响并不只是单纯生理上,自然也不可能即刻消失。

不过,现在人们都已相信,吸烟会直接影响人的健康。因此,人们对戒烟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赵保路1987年从美国回国,直到退休前,近30年里,他都在研究如何减少烟草带来的危害以及祛除烟瘾的问题。

赵保路表示,戒烟分为两个层面,即外部环境和个体。在他看来,戒烟的第一步是解决大环境问题,“戒烟环境更苛刻一些,会对吸烟人群产生影响”。

中化集团董事长宁高宁的戒烟经历证明了这一点。他在《戒烟记:换了一种生活方式》一文中说:“吸烟三十五年后我戒烟了。戒烟这件事没有人要求我,更没有人强迫我,我也没觉得吸烟对我的身体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可我还是主动地把烟戒了。”究其原因,“因为这几年来我觉得吸烟是一件越来越不合潮流、被人歧视、惹人讨厌的事了。在餐厅、在机场、在会议室,吸烟的人总会遭到一些异样的眼光”。

赵保路认为,环境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国家制定控烟政策,“严格推进控烟政策,增强对政策的执行力,都有利推动戒烟工作”。

戒烟之祛除烟瘾

戒烟的另一个层面就是个体,这又分为两种,生理依赖和精神依赖。其中,生理依赖可以通过科学方式来实现戒烟。

1828年,德国化学家W.波塞尔特与L.莱曼首次从烟草中分离出一种有害的活性物质,并将其称为“尼古丁”。虽然这项研究为禁烟带来了科学依据,但后来经过科学家研究发现,尼古丁本身除了成瘾,吸入少量并没有明显危害。

赵保路说,他们在动物身上做了近一年的实验,只喂食尼古丁,每天摄入量相当吸入一盒香烟量的尼古丁,没有显示出毒性,只有成瘾的结果。烟的危害在于,经过燃烧后产生的自由基、焦油以及致癌物才是最危险的物质。

现在含尼古丁的戒烟产品都是采用了这个思路,如医院里有戒烟的药片、口香糖、电子烟等都含有尼古丁,这些产品对空气对环境不造成危害。但并没有去除烟瘾,一旦停止使用,还会复吸。

赵保路的早期研究主要通过采取其他物质减少烟草本身带来的危害,他们在茶里提取的茶多酚可以减少有害物质。同时,国内其他研究者也展开了类似研究,不过是用中草药来减少烟草里的有害物质。

这带来另一个问题,因为改变了烟的口味,许多烟民觉得以前只抽一支变成两支或者多支。这样一来,总体危害不但没减少,可能还增加了。而他们的实验,则是一支烟与一支烟的比对。

作家冯骥才在《往事如“烟”》一文中谈到烟民时说:“真正的烟民全都是无时不抽的。他们闲时抽,忙时抽;舒服时抽,疲乏时抽;苦闷时抽,兴奋时抽;一个人时抽,一群人更抽;喝茶时抽,喝酒时抽;饭前抽几口,饭后抽一支;睡前抽几口,醒来抽一支。”

赵保路也意识到,只有祛除烟瘾才能真正彻底解决戒烟问题,也就是解决尼古丁成瘾这一难题。

2010年,赵保路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茶氨酸可以明显抑制小鼠对尼古丁的依赖,显著降低尼古丁引起的动物脑尼古丁受体表达上调和多巴胺释放增加。

于是,他们研制成含有茶氨酸的茶质滤嘴,让吸烟者每吸一口烟就有茶氨酸由滤嘴中抽出,经呼吸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脑的尼古丁受体靶位置,进行一次抑制过程,这样不断循环,直到把烟瘾完全祛除。吸烟者可以和正常吸烟一样,没有任何心理障碍和生理副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使尼古丁刺激增多的尼古丁受体调整到正常水平,使吸烟欲望越来越小,最后把烟戒掉。

戒烟之解除精神依赖

北京中教知行互动科技中心主任朱望新有30多年的烟龄。一年前,他考虑到健康问题,改为吸电子烟。此后,他在进一步了解电子烟后,开始做电子烟的研制和生产,希望通过电子烟能达到戒烟、控烟的目的。

为什么是电子烟?朱望新解释说,对他这样习惯抽烟的人来说,电子烟可以给他香烟的感觉,拿在手上吞云吐雾。这是药用贴片和口香糖没有的功能,电子烟可以延续抽烟的感觉,又具备交际的功能。

“对我来说,电子烟就是一个载体。”朱望新表示,香烟不仅是精神的放松,还是一种文化符号,是社会习俗,也是人际交往的手段。

作家林语堂曾写过一篇《我的戒烟》,其实谈的是他“醒悟”后,不再戒烟。一位老科研人员也曾对记者说,他每天就三支烟,不多也不少。

在赵保路看来,这些都是个体不能戒烟的另一个方面,即精神依赖。他们中有的人烟瘾并不大,每天抽的量不大,也有的年轻人,因为好奇或者时尚的因素才吸烟的。而这种人群的戒烟不必通过药物解决,更不需要治疗,只要自己愿意,很容易戒掉。

无疑,戒烟者应对戒烟本身及戒烟药物有科学客观的认知,才能在戒烟的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当然,科学戒烟离不开个人坚定的意志、戒烟专家的指导以及戒烟药物的辅助,戒烟者只有将这三者相结合,才能从生理和心理上彻底戒断尼古丁,戒除烟草危害。

“烟草不仅对吸烟者和吸入二手烟的人群身体造成危害,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戒烟是一个涉及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两大战略的大问题,我们应当高度重视戒烟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赵保路说。

《中国科学报》 (2018-05-25 第8版 生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