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8/5/20 21:55:07
选择字号:
2018科技活动周:体验科技创新“加速度”

头戴耳机,手握操作柄,前面的大屏幕是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在指挥员的带领下,观众就可以在航空科学飞行互动模拟机上体验飞行的乐趣。在军事博物馆,类似这样的交互式科技体验吸引不少观众跃跃欲试。

5月19~26日,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活动以“科技创新 强国富民”为主题揭开帷幕,460余个展项将以实物、模型方式展出。

多项原创性科技成果亮相

从“天眼”模型、国际首座复现高超声速飞行条件激波风洞JF12、“深海勇士”号4500米载人潜水器,到“墨子号”、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寒武纪深度学习处理器……在科技创新成果展示区,一系列重大原创性科技成果,让公众体会到“大国重器”的震撼力量。

市民李先生带着孩子,第二次来到科技周的活动现场。今年5岁的李宇在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前仔细聆听工作人员的讲解:“碳卫星于2016年发射成功,为掌握全球二氧化碳变化趋势,深入了解二氧化碳排放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提供支撑……”

李先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从孩子3岁的时候就带他感受科技周的各类展览,下午1点的时候我们就开始排队进场。好多原创性的科技成果平常只能在网络看到,但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孩子和科学来次亲密接触。”

在一面互动投影的主题墙前,国产大飞机、“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干细胞技术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被做成了萌趣十足的动画形式。只要把手轻轻放在相应的画面上,它们就能“动起来”。

一系列的互动手段,让科研成果不再“高冷”。现场记者看到,冷原子研究、酿酒酵母染色体合成、寨卡病毒致病机制研究、石墨烯智能人工喉这些最新的前沿科技成果,以手绘漫画、信息图式、剪纸动画等形式展现,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思考。

酷炫科技受热捧

科技周上,哪里排队的人最多?那一定是和虚拟现实技术体验有关的项目。VR眼睛、AR沙盘、AR演播室,让公众体会到“上天入海”的真实感。

随着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备工作进入“北京时间”,科技创新支撑冬奥建设方面也有了不少新成果。在VR滑雪体验区,正在上小学二年级的侯睿涵兴奋地说:“这里和真实的滑雪场没什么不同!”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把立体音效把虚拟和现实空间场景结合,再加上仿真手持VR眼镜的效果,可以模拟科技馆体验馆、训练空间等场所。

除了虚拟现实技术,集成电路、一体化腿臂复合式移动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虹膜识别系统等许多高精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均在科技周亮相。

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德国说:“龙芯处理器已经运用在包括北斗卫星在内的十几种国家重器中,基于龙芯3A3000的桌面产品已经在十几家党政客户的办公应用场景得到批量部署和使用,用户的认可度很高。”

科技点亮日常生活

展厅现场,记者面对着镜头抱拳,屏幕上的2D剪纸形象也做出了相同的动作,这正是人体姿态识别技术的精妙之处。这项技术可精确地将关键点定位在10个像素以内,无需佩戴传感器,大大降低了动作捕捉设备的制造成本。

本次科技周还在户外设置了两个体验区,一边设置了共轴双旋翼无人直升机、舰载机等关于航空航天、深海相关的科普项目,另一边则是科普互动产品,例如无线传输电能的水下彩灯、LED分光手电筒、乘车舒适缓冲带等“草根发明”,让日常生活散发出科技之光。

“5月18日,我们刚在中国人民大学投放了百余辆装有NFC智能锁的自行车”,ofo小黄车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场展示的小黄车,采用了跑鞋胎技术,可以具有更舒适的骑行体验。

此外,无人配送物流车、无人作业环卫车、石墨稀人工喉等涉及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健康等创新成果无不吸引着观众的体验热情。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