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苗文新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8/5/11 14:04:03
选择字号:
科技成果转化:“种子资金”助力抽芽

 

《 人民日报 》( 2018年05月11日 18 版)

呵护“种子”型科技成果,助其成长壮大,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让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为强劲

如何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现“潜力股”,培育好“种子”型的成果,是科技成果转化中亟待破解的难题。笔者最近在调研中发现,北京市科协实施的一项名为金桥工程的扶持措施值得借鉴。他们以种子资金为手段,支持45岁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及团队研发的处于初创期的科技成果,25年来产生直接、间接经济效益90多亿元。

的确,让优秀的“种子”成果破土而出,对高校、科研院所一线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高校和科研院所沉淀了大量科技成果,这些成果存量每年都在增长。在产学研对接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投资者拿着大把资金找不到好项目;另一方面,许多处于初创期的科技成果因为不被投资者了解,常停留在“种子期”而没机会“抽芽”。对投资者来说,往往是看到长苗后才施肥,因为已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收获预期,而出于投资风险考虑,很少会给埋在土里的“种子”浇水。无论是有志于把成果转化的一线科技人员,还是帮助科研团队转化成果的创业者,大多有过这种“种子期”的烦恼。“种子”冒不出来,导致不少科技成果最终陷入“沉睡”。

在科技“种子”成果中,如何判断哪些具有较大价值是一个难题。北京市科协的做法,是组织专家对“种子”成果进行评估,再用不多的种子资金予以支持,让“种子”长出地面,去获得更大的投资支持,从而架起了科技成果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的桥梁,收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效果——几万元的种子基金,往往能撬动上千万元的创新项目。

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科技人员、投资者、社会机构和政府主管部门,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角色定位各有不同,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往往最具效率。例如对科协这样的科技工作者团体而言,可以利用自身优势,集合多方资源,在社会资本介入前,努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前端的难题。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大课题,也是发挥科技力量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呵护科技“种子”,让其成长壮大,有利于更好地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让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更为强劲。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