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化州化橘红创新药物红珠胶囊成果转化项目签约现场。
中山大学
学院教授苏薇薇介绍成果研发情况。梁隽铭/摄
5月10日下午,中山大学化州化橘红创新药物红珠胶囊成果转化项目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由中山大学
学院教授苏薇薇团队开发的广东道地中药材红珠胶囊成果与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对接,并以2000万元价格实施成果转化,打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大范本”。
“该项目产业化后将延长化橘红的产业链,将产生巨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并带动粤西北地区农民脱贫致富。”苏薇薇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其团队专利成果“一种化痰止咳的药物及其生产方法”曾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在该专利实施基础上开发的中药五类创新药红珠胶囊,目前已完成三期A期临床研究。
推动化橘红产业发展
近年来,中山大学坚持以服务国家和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为重要使命,始终强调大学的社会责任感,以“三个面向”为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科学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支持学校科研团队开展成果转化与地方服务工作。
“中山大学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山大学校长助理邰忠智表示,苏薇薇教授是中山大学生物医药领域领军人才,此次她的红珠胶囊成果的转化,表明中山大学不只是重视论文、专利这些显性指标,更重视通过高水平科技创新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更重视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化橘红是产于广东化州的名贵特产,历史悠久,具有化痰止咳的神奇疗效。从2000年开始,苏薇薇团队对岭南道地药材化橘红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其品种道地性的生物学基础、药效物质基础、药物作用特点及作用机制、药用部位、质量标准、安全性、产品开发等进行系统研究,并指导农户及种植企业进行规范化、产业化种植。
2002年,苏薇薇在中山大学组建了广州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与化州化橘红药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始了产学研结合之路。苏薇薇团队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化橘红谱效学质量控制新模式,为化橘红药材种植提供了技术保障。苏薇薇说,2000年前化橘红没有成片种植,如今已有超过十万亩的规范化种植基地。
苏薇薇团队对于化橘红系统的研究,促使当地形成超过十万亩的规范化种植基地,带动了广东省尤其是化州市中药材种植以及中成药生产等相关产业链的全面发展,帮助粤西北地区农户脱贫致富。目前。化州正毛化橘红已成为化州市的国家地理标志,为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以及旅游业带来较高的美誉度。
近20年来,苏薇薇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广东道地中药材化州化橘红的临床研究。由苏薇薇团队研究并起草的美国药典USP-HMZ化橘红的质量标准已提交给美国药典会,为化橘红的国际化提供了技术支撑及法律保障。广东省立法保护广东8个道地药材,化橘红名列第一。
科研要为社会做贡献
苏薇薇团队长期从事中药大品种的现代评价新方法研究及应用,讫今累计为医药企业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230余次。她认为,科研要注重多学科交叉及产学研合作,并切实解决国家和产业急需的问题,同时必须服务于社会,做到顶天立地,才能促进企业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整合创新,促进医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苏薇薇说,其团队组建初期,就确定了研究方向:从国家重大需求入手,以新药创制及现有重大品种的升级改造为导向;以岭南特色生物资源为研究载体,开展新药创制及社会服务双支撑的研究及团队建设,做到长短结合,国家需求与社会服务结合,解决了生存和发展的问题。
目前,苏薇薇团队已拥有“广州现代中药质量研究开发中心”、 “华南创新中药研究开发与技术服务中心(平台)”、“粤港澳创新中药研究开发国际合作平台”、“广东中药上市后质量与药效再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高校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中山大学创新药物研究基地”等创新药物研发平台,装备了系列具国际水准的仪器,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全方位技术服务体系,能够为广东省的医药企业提供高水平的技术服务。
苏薇薇团队研制的原创化学一类新药柚皮苷,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颁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标志着中山大学在“重大新药创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是广东省乃至全国“十二五”期间取得的标志性成果。该药属国际首创,目前正在开展一期临床试验。
苏薇薇团队对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了多学科组合技术研究,建立了指纹谱效学质量控制新模式,阐明了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与组方配伍规律;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在分子水平完成了中药药效靶点筛选及验证研究;明确了复方血栓通胶囊对肝肾的保护作用;系统评价了复方血栓通胶囊活性组分群用于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缺血性中风的作用。
据介绍,经过18年的发展,苏薇薇团队为中药大品种现代评价服务的品种累计年产值超过150亿,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到目前为止已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5件,国际专利授权6件(其中,美国专利2件、欧洲专利3件、日本专利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