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唐婷 刘垠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4/11 10:01:13
选择字号:
牵头国际大科学计划,会解题更要会出题 ——解读《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系列报道之三

 

《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出台,令身处重大科学前沿的科学家们倍感振奋。4月3日下午,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会议室里,多位院士专家一同为国际子午圈大科学计划建议书编写支招。国际子午圈概念由中国科学家提出,该计划迄今已酝酿了十多年。

从投身参与大科学计划到以我为主,再到“领舞者”的蜕变,不仅要求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也考验着自身科技实力、国际地位和组织管理经验等。

大科学计划遴选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有效保障科研产出?这与现有重大科技项目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科技日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大科学计划并非凭空规划 要有坚实国际合作基础

“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不是人为能够规划出来的,就像《方案》中说的,我们要遴选培育。”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表示。

大科学计划遴选有哪些标准?叶冬柏进一步解释道,首先,要有广泛坚实的国际合作基础;其次,参与国家的科学家有共同感兴趣的领域,参与国家有共识且愿意对该领域进行投入;最后,我国具有雄厚的科学积累和技术优势。

“关于未来会提出什么项目,我们要根据这个标准去遴选,根据中国的一些优势,及国际上的环境和条件,去寻找和培育。”叶冬柏说。

对此,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也表达了相近的观点。他认为,大科学计划的遴选要看其科学上的领先性、可能产生成果的重要性及可行性。同时,还要看国际上的投入意愿,一个国际化程度高的项目肯定是其他国家资金贡献率较高的。比如,欧洲核子中心建设中来自欧洲之外的经费达到近30%。

瞄准重大科学目标 不能遍地开花

《方案》提出,围绕物质科学、宇宙演化、生命起源、地球系统、环境和气候变化、健康、能源、材料、空间、天文、农业、信息以及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优先方向、潜在项目、建设重点、组织机制等,制定发展路线图。

在如此众多的领域中如何遴选出培育项目,是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

“空间科学任务的提出和遴选,是确保相应科学产出和效益最大化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根据国际上科学任务提出的通常做法,中国空间科学任务的提出采用自下而上的征集方式。”就已开展的空间科学卫星任务为例,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主任吴季说,最有效和重要的遴选标准包括,科学目标的重大性以及任务实施后对科学发展的带动性。

吴季所说的“自下而上”的任务提出方式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由政府主管部门或委托的管理机构组织科学群体对科技发展前沿开展讨论,确定重大的科技前沿方向和需要实现突破的领域。第二个阶段,科学团体根据项目征集指南进行自由申报。政府管理部门应本着公开、公正和公平的原则,对项目建议书进行审核、遴选。

同样,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讲席教授赵立平也认为,大科学计划的遴选首先应将需求和家底摸清楚,“要从科学前沿出发,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为导向,自下而上地搞,不能遍地开花”。

衔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 练好内功会“出题”

在叶冬柏看来,开展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要把它放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布局中去考虑。大科学计划和国家实验室、面向2030年的科技创新重大项目,三者之间有机联合,统筹布局。

“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实验室,瞄准的都是未来我国在科技领域着力解决的一些战略性关键问题。随着投入的加大,中国的研究水平会逐渐得到提升,在一些领域将处于世界领先。

牵头大科学计划自然也离不开国内的优势领域。叶冬柏强调,要牵头大科学计划,首先要练好内功,要有出题目的能力,这也是决定能否提出大科学计划项目的关键所在。

对此,《方案》提出,要加强与国家重大研究布局的统筹协调,做好与“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的衔接,充分利用国家实验室等基础条件和已有优势,实现资源开放共享和人员深入交流。

(科技日报北京4月10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