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万生 张翠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发布时间:2018/3/29 10:07:55
选择字号:
大连理工超疏水研究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刘亚华教授研制的超疏水材料,可将固液接触时间的理论极限大幅缩短80%,成功挑战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固液接触时间是衡量材料表界面动态润湿性的一个重要参数。固液接触时间越短,固液表界面间质量、动量和能量交换越快,材料表界面的性能更好,可应用于装备表面的抗结冰、自清洁和防污抗菌等。在亲水界面上,液滴快速铺展且停留于表面。然而,由于超疏水独有的低黏附性,液滴能够在超疏水固体表面上,像弹性皮球一样弹起脱离表面。此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在超疏水表面,固液接触时间仅取决于液体的性质。对于大小恒定的液滴,固液接触时间为一个常数。
为打破固液界面固有的接触时间极限,刘亚华团队发展了基于亚毫米尺度的非常规超疏水体系。该独特表面能让撞击在表面的液滴在铺展到最大时以饼状弹起,避免了常规超疏水表面上液滴铺展后的收缩阶段,从而将固液接触时间的理论极限缩短了80%。举个例子,以前时间是1ms,现在减少80%,为0.2ms。同时该现象具有普适性,可以在各种材料基底上实现。
超疏水材料表面不仅是科学上的一项创新,在防积冰、自清洁、抗菌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应用潜能,由于其结构优异的疏水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海、电力、太阳能发电等领域。应用于飞机(机翼、引擎和空速管)表面可抗结冰,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板表面可依赖自然降水实现自清洁,应用于轮船表面可减少海洋生物的黏附,从而降低清理成本。
相关研究曾于2014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物理》上,并在同期的《自然·物理》亮点报道,2018年2月份获得认证,研究得到了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的全程指导。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