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丽云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3/20 10:28:53
选择字号:
打破“藩篱” 哈尔滨科技成果转化跑出加速度

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局长李志杰(左三)陪同哈尔滨市常务副市长康翰卿(左一)到哈尔滨医科大学调研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哈尔滨,科教资源富集,一批科技实力超强的大学大所云集。假如你有机会走进位于哈尔滨的高校,你要留意了,那些与你擦肩而过的看似普通的老师,也许就是身价不菲手里握有高科技股份的公司股东。

来自哈尔滨市科技局的最新数据显示,仅在哈尔滨工程大学新成立的14家高科技企业中,就有200多名教师成为股东,他们握有的股权价值高达1.64亿元;而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仅2013年以来,通过市校合作就先后推动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等100多家“新字号”科技型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30多亿元;在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建立的食品专业孵化器,仅2017年最后两个月,就吸引了东北农业大学教师创办的7家企业入驻……

如今,哈尔滨积累多年的科教优势正呈现出“火山喷发般”的爆发态势,一大批科研人员不再陶醉于做实验写论文,开始走出实验室,走上了创新创业的道路,走进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在唱衰东北经济浪潮中,哈尔滨逆势晋升为一片生机勃勃的创新创业沃土。哈尔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开始了“加速跑”。

这一切源于哈尔滨科技局打破多年横亘在市校合作之间的藩篱,创新打造出一系列市校合作新机制、新模式,开启了市校合作破冰之旅。

科技与经济不匹配: “墙内开花墙外结果”魔咒怎么破

可以说,“科技强而经济弱”是此前一直捆绑在哈尔滨科技工作中的魔咒,如何解锁桎梏?3月16日,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向科技日报记者道出了破解之谜。

“哈尔滨市校所资源富集,高端人才集聚,科技成果量多质优。但长期受国家科教制度束缚和在哈中省直高校与哈市存在的管理体制障碍,以及哈尔滨市在科教资源开发财政科技投入相对不足、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不优等影响,校所科技优势始终无法得到有效发挥,导致‘科技发达,经济欠发达’,‘墙内开花,墙外结果’这样的窘境多年来在哈尔滨一直存在。”李志杰回顾以往频频摇头。

“发挥和释放校所科技优势,将校所资源培育成校所经济,这是我们多年来持续不断集中精力攻克的目标。破解体制障碍是突破口。经过探索,通过工作机制创新,我们跨越了市校之间管理体制障碍,在合作方式、合作平台与载体、组织保障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市校合作新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学者出身的李志杰局长在谈起哈尔滨市校合作重大突破时流露出充足的信心和底气。

“我们探索出一种市校合作新机制:契约机制;探索出一种发挥高校科技优势的有效载体:科技创业(科技人员携带科技成果领办、创办和参股科技企业);探索出一种科技成果转化的新体制:‘政府引导,高校承办,社会参与’的‘事业单位+企业+基金’的新型体制架构的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模式;探索出一种政府专项资金使用的新方式:‘激励+约束’的资金后补助支持方式。”

打破藩篱,跨越管理机制障碍后,哈尔滨迎来市校合作黄金期,形成了市校(所)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局面。那些藏在大学大所实验室里的科技成果和科研团队,开始加速走出校所落地转化。

三年来,哈尔滨市共转化大学大所科技成果1097项。2017年哈尔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增加到136.22亿元,首次突破百亿,增长了52.78%。

“契约制”市校合作: 释放科教潜能不靠行政靠契约

“哈市富集的科教资源都集中在哈中省直高校,与我们没有隶属关系,我们曾苦恼于这种管理体制障碍,感到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劲儿使不上。”李志杰说。如何扭转被动,哈市科技局通过长期摸索,巧妙地绕过市校之间存在的管理体制障碍,探索出市校合作“契约式”新机制。

2012年,哈尔滨市最先与哈工大开展市校科技合作试点,签订了市校科技合作协议。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是哈市与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重要平台。每年哈尔滨市科技局代表哈尔滨市政府向该平台投入1000万以上,按照约定,哈工大每年要相应转化多少项科技成果,培育多少家科技企业。这种市校合作“契约”新模式,使得双方合作不靠行政主导,而靠双方契约,靠合同制约,“倒逼”高校将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纳入重要议事议程。

在市校合作之前,哈尔滨市科技局是从各项目团队自荐的项目中择优立项支持。通过市校合作,一批批质量更高、团队更优的项目由学校推荐出来,并及时得到支持。通过契约方式使市校合作组织化、系统化、常态化。

从建立契约制至今,黑龙江省工研院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45家,累计在孵企业122家,孵化毕业企业23家。

2016年哈尔滨市启动实施了(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工作。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落实了国家“三权”制度改革。哈工大已出台了设置创新创业岗、扩大股权激励比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最先一公里”,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可复制推广的好经验。

截至目前,哈尔滨市又与其他16个大学大所建立了“市校契约机制”。下一步,哈市将与在哈其他校所分别签署各具特色的市校(所)合作协议,使契约机制成为跨越市、校(所)之间管理体制障碍、释放科教潜能的桥梁。

为强化市校合作,哈尔滨市科技局在“大处室”改革中,将分散在不同项目管理处室的校(所)项目管理职能,调整到一个处室,组建了“地校(所)科技合作处”,增加了对市校合作的服务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由基于项目管理提升到基于市校合作管理的新模式,为市校(所)合作组织化、系统化、常态化提供组织保障。

新型科技成果转化组织模式: “政府引导、高校承办、市场化运营”

不同省份资源不同环境不同,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各有各的模式。作为计划经济最后退出的地方,市场化、契约精神是其发展的薄弱环节。为此,哈尔滨市科技局在契约制基础上增加市场化元素,创建了市校共同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模式。针对处于孵化阶段的科技成果在转化时存在的“高校想做而不能做,市场不愿意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并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哈尔滨市特点的“政府引导、高校承办、市场化运营”的科技成果转化新型体制架构的组织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支持黑龙江省工研院完善体制机制。针对该院存在研发补贴资金不足,缺少投资功能的体制机制缺陷,将其作为哈尔滨市校合作平台,牵头设立了规模1亿元的黑龙江省工研院创投基金,通过加大对入孵企业研发资金补贴和天使投资,完善和增强工研院孵化功能。

第二种模式是推动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的组建。2013年,哈尔滨市科技局最先意识到哈工大在机器人领域所具有的学科、人才、技术、产业等优势,为抢占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先机,谋划了哈工大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这一思路,得到黑龙江省省长陆昊高度认可和鼎力支持,在此基础上,2014年12月,将哈工大各自为战的机器人研发团队和企业进行了集团化整合后,由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哈工大三方共同投资组建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2017年该集团产值达10亿元。如今,正在向着百亿企业目标进军。

第三种模式是创建了“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在总结黑龙江省工研院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经验基础上,哈尔滨市科技局代表市政府与东北农业大学共同出资创建了“事业单位(留人平台)+企业(市场化运营平台)+基金(社会参与平台)”的新型体制架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成立了“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及运营公司”。

“这种模式,把科技创新创业需求的元素全融进去了,大大提高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这样的独特设计,避免了回归传统事业单位的模式,否则容易变成一个新的省、市农科院。”李志杰解释说。

如今,“哈尔滨市食品产业研究院”完成了第一批项目产业化投资,启动了食品专业孵化器建设,目前已有20余家在孵企业。食研院已获批哈尔滨市首批博士后创新创业基地,同时成立了规模为1亿元的“食研青禾基金”,助力哈市食品初创企业成长,也将助力哈尔滨市第一个超千亿产业——食品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系列突破体制障碍的市校合作创新,使得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创业潜力活力进一步激发,各种政策红利效果进一步凸显,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创业正成为哈尔滨市发挥校所资源优势的主渠道:即校所科技人员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的主渠道、校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主渠道、大学生留哈创业就业的主渠道。

哈尔滨通过设立市校合作和创新创业人才专项资金、加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投入等措施,引导一批校所科技人员加快实现科技创业,推动哈工大创办了焊接集团等145户科技企业,支持哈尔滨工程大学创办了哈船导航等62户科技企业,带动全市科技企业数量骤增。三年来,全市累计新增科技型企业3446户,占全市科技企业的60%以上,新增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科技型企业653户,新增上市科技企业52户。超额完成黑龙江省政府“三年千企计划”下达的目标任务。

近两年来,哈尔滨市以平均每天有3.5户科技企业诞生的速度,刷新着这座城市的“双创”纪录。目前,哈尔滨市校所科技人员和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总数已经占到哈尔滨市科技企业总数的30%以上,其中博实、澳瑞德、威翰等一大批企业始终保持国内行业龙头地位。

2015年哈尔滨市获批国家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在不久前的创业时代网全国30个大中型城市创新创业环境排名中,哈尔滨市列东北副省级城市之首。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