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之康 张行勇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8/3/6 10:09:30
选择字号:
西北大学:促科技成果“下书架、上货架”

 

■本报记者 王之康 张行勇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法规政策,形成了从修订法律条款、制定配套细则到部署具体任务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但是,如何打通转化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让科技成果“走下书架、走上货架”,依然是高校在不断探索的问题。

因此,西北大学从去年初开始启动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的修订工作,通过反复论证、修改,最终于2017的9月正式实施《西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和《西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那么,这两个“办法”有何特别之处?从修订、实施至今的近一年时间里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简政放权让利,闪现诸多亮点

“新修订的两个‘办法’以知识价值分配为导向,以简政、放权、让利为宗旨,着力发挥政策创新对于科技创新的供给侧作用。”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西北大学校长郭立宏表示,它们的实施对于深化学校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激励科研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科技成果转化、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西北大学科技处处长申烨华看来,这种重要意义首先体现在两个“办法”制度上的创新。

根据《西北大学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该校成立了科技成果转化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机构——西北大学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统筹全校的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工作,并引入成果转化职业经理人团队,提供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专业服务。

同时,西北大学授予成果转化完成人成果转化定价权与转化自主权,规定成果负责人可自主实施转化,两年内未转化的科技成果,高技术转移创新研究院可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采取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实施转化。

西北大学根据该《办法》大幅度提高了科技人员转化收益比例:对于现金转让方式的转化成果,转化净收益的90%奖励给成果完成团队;对于科技成果以作价入股方式的转化成果,作价入股所得股权的85%奖励给成果完成团队。

此外,西北大学还提出了成果转化成本的计算方法,明确规定科技成果以转让或许可方式实施转化的,学校按转化价格的5%计提成本补偿,并扣除转让过程中实际发生的第三方服务费。

据申烨华介绍,《西北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了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原则是预算管理,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原则是合同管理,提高了单笔经费支出的审批额度,并就绩效支出、结余经费等方面予以明确规定。对于纵向项目经费管理,规定了直接经费各科目的内涵和预算编制,取消了纵向科研项目直接费用预算科目比例限制;对于横向项目经费管理,规定未编制预算的项目须填写经费预算表,取消了各科目支出的比例限制。

破解转化难题,提升创新活力

“多年的实践表明,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可以归纳为难转化和转化难两方面,难转化在于产学脱节,转化难则在于机制不畅。”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说,正是通过这两个“办法”的修订实施,以“三驾马车”解决难转化的问题,依靠“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解决转化难的问题。

所谓“三驾马车”,就是面向战略新兴产业,构建硬科技平台,推动高技术成果的转化;面向县域经济和科技精准扶贫,建立地方科技工作站,将高校的优势资源转化到县市,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面向军民融合,建设军民联合工程中心。

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校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经济科技“两张皮”的现象,如何更好地促进学校科技成果与企业使用方的对接,形成政、产、学、研的共振效应,这在常江看来是难度最大的工作。“因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紧扣‘企业需求’,努力搭建成果转移转化供需双方互惠互通的桥梁。”

西北大学与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共同出资建设的“延长—西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四主体一联合新型校企研发平台就是这样一座桥梁。

“延长石油集团是需求、投资、管理和市场的主体,研发平台建在我校。”常江说,这种校企合作平台使得学校的优势学科与特色领域和产业紧密结合,教师在不离开校园的条件下进入企业环境兼职,较好地推动了高校自由探索,实现了科研与企业目标导向研究的有效对接。

在郭立宏看来,该平台实现了五个有机统一,即科学研究“顶天”与“立地”的有机统一、高校科技人员不离开校园与赴企业创新的有机统一、“企业进校园、成果出校园”的有机统一、培养“学者”与“工匠”的有机统一、纵向科研项目与横向产学研课题的有机统一。“正是这五个有机统一,使得西北大学研发优势与企业需求无缝对接,加快了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此外,西北大学在政策保障的同时,还通过设立“西大微种子基金”“西大—企业联合基金”“政企投资基金”等,对初创企业提供资金保障,借以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

探索全新模式,成效颇为显著

“两个‘办法’修订实施之后,学校在基础研究、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大幅度进展,在标志性成果产出方面也有显著成效。”说到这里,申烨华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17年,西北大学科研经费到款首次突破2.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3.3%。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获得资助数方面,西北大学更是取得了“三个历史新高”:2017年共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56项,申报数首次突破400项,取得历史新高;获批国家基金各类项目132项,比上年度增长11.2%,直接经费7751.5万元,获批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平均资助率高出国家平均资助率创历史新高。

同时,与上年同期相比,西北大学横向项目到款数增幅达到40.4%,并涌现出了诸多标志性成果,如范代娣团队研发的类人胶原蛋白系列生物材料与相关产品已实现产业化,目前正在商谈新一轮的专利成果转化协议;王惠团队研制的不同类型高振实密度银粉,目前有两个专利已经达成转让意向,正在洽谈以科技入股的形式与延长石油共同兴办企业,尽快实现转化;李铮研发的“检测唾液的早期乳腺癌诊断试剂盒”成果已与中科创星投资孵化平台就成果转化进行了多次沟通,目前双方准备扩大样本量,对成果进行进一步可靠性验证等。

谈到下一步工作,郭立宏表示,学校还将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学科链”,试行学科大部制,推行“学科+”计划,为成果转化提供学科支撑,同时将进一步理顺科技成果转化从“筛选阶段”“孵化阶段”到“推广阶段”的全链条转化模式,制定与成果转化相关的“成果产出”“产品形成”“企业创办”“资金扶持”和“线上线下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科学程序与机制,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降低科研工作者成果转化风险,为成果转化“保驾护航”。

《中国科学报》 (2018-03-06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