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思洁
作为安徽人,今年两会我特意去了趟安徽代表团。
“您好,您是哪家媒体?”看见我戴着记者证走进会场,一位工作人员招呼住我。
“ 。”我微笑着回答,并向他出示了证件。
本以为他只是为了严格管理而例行询问,没想到,这位工作人员接着说:“第一次见您来,会议手册拿到了吗?里面有名单、议程等信息。”
我摇了摇头,暗自欣喜。以往去一些代表团报道,都需要专门给新闻联络人打电话要名册,没想到还有“送上门”的。
“一会去XXX房间吧,我的同事会给您拿一本。”对方说。
在他说的那个房间里,我从另一位工作人员手里拿到了代表名册并登记了媒体信息,在媒体登记册上,我看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媒体记者的登记信息及媒体的意向采访对象。
“我把您想采访的几位代表的房间号给您,您直接打房间电话就可以约访。”看我写完意向采访对象的名字,这位工作人员又详细地告诉我这些采访对象的房间号码,以及宾馆的电话哪些应该加拨9,哪些应该加拨0。
“感谢您对安徽的关心,辛苦了!”离开前,工作人员对我说。
今年,两会的会风会纪较之往年更加严肃,但像安徽代表团这样以开放心态迎接媒体的代表团并不少。例如,江苏代表团为了方便记者采访、代表受访,专门开设了团内集体采访会,定期发布受访代表姓名与职务并告知媒体时间、地点。从会场离开时,我的心里暖暖的,但愿每个代表团都可以如此,以开放的心态迎接开放的时代。
《中国科学报》 (2018-03-17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