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楠
“‘白山’这个名字是我们几个创始人心中的一种情怀。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永远都是白色的,只有在这样的山上才能俯瞰云层。这是我们赋予白山的意义,也是我们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愿景。”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白山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霍涛,回想自己的创业历程,感慨道:“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冲动。现在,创业门槛降低,有更多的人有机会去实践这种冲动。很多年轻人刚毕业就燃烧着荷尔蒙加入创业大军。”
作为一名从业16年的互联网老兵,3年前,霍涛扎根贵州创业,“成为万千‘贵漂’和‘贵创’的一个缩影”。白山是围绕数据提供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致力于大数据在传输、存储、消费、治理环节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目前服务于70%的中国网民和2亿多海外用户。
2018年,霍涛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他坦言:“这是一份政治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从此他应站在更高的层面为国是建言,为民生奔走。
他认为,在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中,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风生水起,三大电信运营商等国家级行业级数据中心建成,华为、高通、苹果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在贵州落地发展,一大批高科技中小企业涌现出来,形成聚集效应。
同时,贵州建设了全国首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指标评估体系,培育建成10个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了融合的新跨越。
白山也在生机勃勃的大环境中成长壮大,并且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迎来了新机遇。
然而,在创办之初,白山也曾面临人才难招募、难留住的问题。“随着贵州大数据产业环境和人才扶持体系的完善,切身感受到贵州正在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创业寻梦,吸引本土人才的回流。”
霍涛以白山举例:一位已经在北京工作生活多年的贵州籍苗族技术骨干,去年举家搬回贵州发展;另一位从硅谷顶尖科技公司归国的工程师,也来到贵州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带领研发团队发展。
贵州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霍涛提出,扶贫必扶智,民营企业应当发挥“智力收割机”的人才聚集作用,依靠技术力量提升脱贫的质量和能力。
而用大数据服务大扶贫,更应当以创新引擎拉动产业,在科技扶贫中发挥民营企业优势。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正处于从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数据粗加工,到以软件平台为核心的数据深加工战略的转换期。而白山在大扶贫中所作的尝试正是向数据深加工转换的必经之路,用看不见的软件服务,实现看得到的精准扶贫。
今后五年是贵州发展关键的五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霍涛表示:“定将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践行产业报国,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服务好贵州脱贫攻坚。”
《中国科学报》 (2018-03-1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