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雨捷 张露 王之康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8/2/13 9:34:06
选择字号:
校企联合领航学生培养
——扬州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纪实

■本报通讯员 吴雨捷 张露 记者 王之康

“那时候还在为毕业后找工作而烦恼,但自从加入这个培养计划,自身能力全面提高,技能出众,还没毕业,就已经有多家生物工程对口专业的企业向我抛出了橄榄枝。”扬州大学2011级生物工程专业顾鹏程开心地说。

顾鹏程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目前已在上海杰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了4年,而改变他人生轨迹的就是教育部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2年,扬州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自培养计划实行以来,已与上海杰隆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药明康德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

所有经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培养的学生专业技能等各个方面均表现突出,得到了校地双方老师和企业的一致认可。

稳地基:政策师资保障“双管齐下”

“实施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必然需要我们方方面面来完善和保障才行。”扬州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黄金林说。

为了能让这个培养计划得以顺利实行,生科院有针对性地出台并落实了多项政策。比如,在经费方面做到专款专用,建立保障和监督制度;严格把关学生遴选,制定《生物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选拔工作实施办法》;校企联合,采取灵活而又符合规定的学籍管理机制,采用“3+1”的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双方严控教师评聘关,加强实践能力考核。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领航人,师资要经过千挑万选”是该院的共识。

据黄金林介绍,扬大和企业经过多次交流讨论后,最终采取了“专兼职并举”的教师队伍选拔方式,聘请该院有工程工作经验的老师担任导师,同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导师。另外,对现有专职教师,该院明确提出要具有企业工程实践经历的要求,通过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支持、鼓励和保证现有专职教师到企业获得足够的工程实践经历。

“以前只需管好自己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教好书、搞好自己的研究。但作为加入卓越工程师的老师,我告诉自己,只有亲身经历、有足够的企业实践经验才能培养出与企业对口的真正意义上的卓越工程师。”教师张新跃感慨道。

除了对现有专职教师作出要求外,针对不同企业,生科院对于参与卓越计划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采取的相应政策措施也各异:聘请兼职教师定期给学生上必修课、作讲座,企业也根据实际提出一些课题让学生参与,还把兼职教师参与指导学生作为加薪晋级的基本要求。

拓新路:培养机制开出“改革之花”

“路铺得再好,也要有革新性常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才能走得更远、更高!”黄金林语重心长地说道。

为此,生科院联合合作企业共同商榷、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革新性人才培养机制。首先是改革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和标准,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主要采取“3+1”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即3年时间在校内进行理论课学习和实践环节训练,1年在企业学习,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等。

“我们常说理论联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学校和企业检验是否培养出‘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标准。”黄金林说。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生科院院长潘志明受此启发,以教师殷月兰的《微生物生物学》建设校精品课程为契机和突破口,以点带面,深化教学改革,从而带动其他课程和系列课程群建设工作,并与企业一起研讨、制订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完美结合。

“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突出实践自主能力培养,也是我们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的重中之重。”潘志明说。

同时,生科院对卓越计划班的教学方式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鼓励采用启发式、研究型、案例教学等方式,从而实现由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由教师为主导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由被动依赖向研究型学习转变的“三个转变”。

“对于企业来说,此举加强了校企合作转方式、调结构,同时为培养选拔员工做好了前期工作。”该院党委副书记姚丰华说,对于高校来说,加强校企合作有助于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加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据悉,生科院2015届和2016届参加该培养计划的毕业生取得了公司的高度认可,3名学生被直接选出并留在上海杰隆生物公司工作。

瞻远方:机遇和挑战并存

谈起这个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所带来的成果,黄金林自豪地说:“好花结好果。这个计划着重于培养适应市场的高级技术型人才,并且对口输出,接地气,我们的学生都是被企业抢着要的,效果能不好吗?”

据悉,该计划已经入选为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师资队伍中有3人入选2015年“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教学课件获“第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高教理科组一等奖,生物科学与技术实验室获得“2015年国家虚拟仿真实验室”,所培养的学生获得过全国第二届 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和江苏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二等奖,全国英语竞赛C类二、三等奖等几十个奖项,得到院校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并且,生科院通过该计划在实践教学方面取得的经验也为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两个专业提供了宝贵借鉴,进一步加强了这两个专业的实践教育,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升都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生物工程专业的影响下,扬州大学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较往届有了明显进步,学生就业率达到100%。

目前,生物工程专业仍在积极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制定创新性的培养计划的路上。而针对学生到了企业后发现有可能不是他们想选的企业的问题,生科院给学生在大二的时候增加了到不同类型企业进行见习的环节,这样可以让学生尽早确定自己喜欢的实习企业。

如今,“让优秀成为习惯,让卓越成为态度”已经成了这项培养计划中所有人的准则。

《中国科学报》 (2018-02-13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