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倪思洁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2/11 20:35:19
选择字号:
政策出台,基础研究未来怎么走?

 

1月的最后一天对于很多科学家来说是个好日子。这天晚上,新鲜出炉的《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科学家的朋友圈里传开了。

近些年,我国对科学研究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科研经费的大幅攀升,但基础科研经费占总体科研投入的比例低,一直让国内科学家揪心。如今,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政策已出,发展目标也已然明确,未来的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会是怎样的面貌?

提升实力有“攻略”

完善基础研究布局、建设高水平研究基地、壮大基础研究人才队伍、提高基础研究国际化水平、优化基础研究发展机制和环境,在《意见》的发展思路下,基础研究该如何实现突破?

对于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前主任吴季建议,重视有组织的、定向的基础研究。

近五年,我国空间科学得益于中科院“十二五”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的支持,发展势头强劲。然而,五年的规划一结束,国家空间科学发展又面临了“断档”的风险。作为基础研究的空间科学该怎么走?吴季想了很久。

“基础研究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由探索式的研究,另一类就是有组织的、定向的研究。”吴季告诉记者,前者如数学等领域,科学“低垂的果实”已经不多,很难通过计划的方式推动成果的诞生,需要国家给科学家宽松的科研环境;后者容易产生重大科研成果,但要借助大科学装置完成,由于这类研究短期内难以实现经济效益,所以需要国家有计划地支持和投入。

当然,基础科学研究也需要瞄准国家需求和国际发展趋势。根据中国科学家发表的国际高影响力论文的统计分析、跟踪扫描和水平,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战略情报研究所研究员冷伏海判断,目前,我国在世界科技前沿方向上,除了少数超前于其他科技强国的前瞻部署、原创思想和重大突破外,在大多数科学前沿还处于沿着他人提出的问题和路径跟跑、并跑或领跑的状态。

他建议,要提升基础研究实力和水平,需要坚持研判世界科技发展趋势,不断前瞻选择科学前沿方向,普遍培养热爱科学的青年科技人员,稳定支持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表现卓越的科研团队,不断推进科研仪器和研究基础设施进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未来,科研要瞄准国家重大急需科研任务,更好地整合利用国家实验室的优势与资源,在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领域沉心静气、有所突破,为引领性、颠覆性技术的产生打下坚实基础。

上下齐心向科学全面进军

长期以来,中国基础研究投入的落后,一直饱受诟病。在不少公开的学术场合,记者常能听到科研人员呼吁提升基础研究投入的声音。正因如此,受访专家认为,《意见》出台是上下齐心协力的结果。

“‘自下而上’式的科学家呼吁,与自上而下式的国家推动,是从不同层面出发的。”吴季说,大多数科学家呼吁提高基础研究投入时,会站在自身角度,希望自己所在的科研领域更受国家重视,但如果没有他们的长期呼吁,国家很难注意到这一问题的存在。

而与此同时,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和军事变革加速演进,科学探索从微观到宇观各个尺度上向纵深拓展,以智能、绿色、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革命正引发国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正在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创新驱动成为许多国家谋求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这又推动了自上而下的科技体制改革。

“《意见》的出台,是一个上下众智协同的过程,又一次吹响了‘向科学全面进军’的号角。”冷伏海说,政策的决策和制定过程,充分反映了中国领导人对世界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充分体现了国家治理能力和过程的现代化。

任务艰巨但目标可及

从眼下算起到2020年,留给“基础科学研究整体水平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的时间只剩两年,留给“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时间也不过只是三十几年。基础研究需要长期的积累作为铺垫,要完成意见里提出的发展目标,中国准备好了吗?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确实很艰巨,但这些宏伟的目标是能够达到的。”冷伏海对目标的实现表示乐观,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从高层次跟上了世界基础前沿快速发展的节奏,呈现数量和质量快速发展的势头。

仅近一年来,中国基础科学领域的确出现了不少亮眼成果: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圆满完成三大科学实验任务;中国“天眼”首次发现脉冲星;脑科学研究因克隆猴的诞生被推入新的时代……

“这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要领域、重大前沿方向的部署,基础设施和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制,科研基地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育,尤其是‘十八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贯彻实施。”冷伏海说。

回顾过去,改革开放以来,诸类涉及基础研究的政策陆续出台。《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明确了八个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和带头学科;《1986—2000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持续稳定发展基础性研究;《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为基础研究的规划了目标;《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强化原始创新,增强源头供给。这些都为中国基础科学的此番冲刺,打下了基础。

时不我待。“建议各级各类相关政府部门和单位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尽快行动,制定《意见》实施的路线图和可考核的实施细则。”冷伏海说。(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