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卜叶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8/12/14 15:43:39
选择字号:
发展土壤污染修复产业需练好内功

 

“目前我国农用土壤修复技术日趋成熟,工业用地修复需求逐渐上涨,但修复效果参差不齐,制定规范化的技术标准将是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简称土壤所)所长沈仁芳日前在第一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上表示。
 
土壤修复技术逐步完善
 
20世纪60年代,氮磷钾等肥料被广泛施用于土地后,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但同时也增加了土地污染的风险。而后随着农药的大面积施用、工业的排放,我国的土地污染问题逐渐显现。
 
2014年,当时的环境保护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土壤所研究员骆永明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介绍,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开始开展土壤污染与修复研究,针对农用土地修复发展出了化学控制/客土改良、微生物修复、植物修复等办法。“目前,人类共发现400余种超积累、高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就是其中一种,它能够快速吸收降低土壤有效态镉,一般耕种两季就能监测到镉含量明显下降。”骆永明说。
 
沈仁芳认为,从整体来看,农业用地重金属污染问题凸显并非源于含量增加,而是土壤酸化导致重金属活性增强。修复污染土地的同时,也要推广叶面施肥等管控技术,引导全国农民科学施肥。
 
针对工业发展等导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北京建工环境修复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刘鹏表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通常采用稳定化与固化技术、填埋、水泥窑焚烧等处理方式,土壤淋洗技术、针对挥发性重金属的热脱附技术也逐渐在开展使用。对比之前的处理方式,目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前会进行细致的分析评估,耦合使用多种处理方法的趋势明显,效果也较好。
 
新型、复合污染物增加
 
土壤修复技术更新迭代的同时,我国的土地污染情况也在发生变化。2016年研究数据显示,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天津及河北地区土壤有机污染物较重。按欧洲土壤质量标准,PAHs轻度污染占29.6%,中度污染3.3%,重度污染4.1%;3种以上有机物复合污染样点超过90%,呈现复合污染态势。
 
“农业、工业、油田、矿区土地单一污染向复合污染的转化,使得土地污染呈现出复杂性、滞后性、危害性、隐蔽性,而污染物与各地土壤环境混合又进一步增加了治理难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朱利中说。
 
目前,研究人员通过土壤有机物物源解析技术,已证实多氯联苯、多溴联苯醚、六氯丁二烯、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工业,农药、抗生素、零苯二甲酸酯主要来源于农业。
 
朱利中表示,已知化肥农药、污水灌溉、秸秆焚烧、干/湿沉降是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接下来急需进一步将研究细化,以探明我国土壤污染特征,在关键理论和适用技术上有所突破,减少土壤污染修复的不确定性。
 
据了解,为深入研究我国的土地污染问题,土壤所突破桎梏,引进国际人才。“我们引进人才注重综合实力和项目经验,其中一位专家在国外从事武器场地修复多年,当时并没有论文发表,但是经验丰富,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土壤修复领域的专家。”沈仁芳说。
 
据统计,“863”计划为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匹配的资源累计超过20亿,“973”计划中有11个与土壤污染相关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土壤污染与修复的自主项目接近1500个,国家对土壤修复技术研发支持的数量与力度逐年增加。
 
技术评价标准亟待制定
 
随着“净土计划”等国家级土壤污染防治方案的启动,全国已建立9个重金属污染防治试点,推动了我国土壤污染修复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专家提醒,关注产业发展的同时,还需练好内功,及时建立修复技术的评价标准。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土地污染修复技术的说明多针对自身技术,缺乏宏观视野,不能有效指导技术选择。
 
“国内的土壤修复技术越来越多,适用性各有不同,希望行业标准尽快出台,指导市场综合评价各技术在污染识别、修复效率、安全性、便利性等维度的优劣。”刘鹏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骆永明也表示,这样的标准制定并非易事。“土地污染的发生和治理具有人为性和地域性,即便是相同的污染,因污染程度和地域的不同,也会影响治理技术的选择。”骆永明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