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六讲精彩开讲 |
南京博物院院长做客上海交大,讲述如何打造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 |
|
11月30日晚,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走进上海交通大学,做客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六讲,带来题为《做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关于理念和实践》的主题演讲,与大家分享了南京博物院在新时代下追求多样性发展,打造“博物馆+”模式的努力与实践。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校友代表、携程联合创始人范敏,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馆长、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张凯,以及上海文博领域专家、博物馆馆长,上海交大师生、校友出席分享会。
亦古亦新,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超级链接”
作为中国第一座国立博物馆,建立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南京博物院已有八十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博物馆人的努力,南京博物院形成了一院六馆的格局,六个展馆分别用不同的展陈方式、技术手段向公众展示着中国历史文明的魅力。
2018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龚良从这一主题谈起,他认为,南京博物院的多样性发展思路,正是一种“超级链接”。当前,南京博物院正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让博物馆全方位地与观众结合,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做一座超级链接的博物院,让博物院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与社会同步,成为体现社会和谐、观众喜爱的美好生活场所。
链接所有观众:实现多样性教育服务
龚良讲到:“博物馆最重要的产品是展览,展览应该具有多样性,多样性才能链接到每个人。”他介绍了南京博物院一院六馆的特色格局:历史馆是按照传统博物馆的陈列方式,以时间为线索,以实物为例证,讲述江苏古代文明——从原始时期的恐龙骨架到人类早期的石器、陶器、再到周秦汉唐的青铜器、玉器、瓷器,宋元明清的书画、建筑遗存等,将江苏古代文明中的成就一一展示;特展馆是南京博物院的个性特色,用于做文化交流的临展——来自法国的拿破仑家族文物,古埃及的木乃伊、沙皇俄国的宫廷什物、故宫养心殿的珍玩、青藤白阳的书画在这里展出;艺术馆是按照艺术品的分类,是按照美术馆的方式来展陈;数字馆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表达,以网络参观和现场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观众体验中华文明;民国馆则是一条活态的民国街区,通过情景再现,展示民国时期南京风貌;非遗馆以动态方式展示江苏非遗项目,手工艺表演、吹糖人、做剪纸,再加上非遗的3D电影和老茶馆内的戏曲演出,以活态展示展示传统文化。同时,25个临展、28个外展,让每个参观的观众拥有丰富多样的体验。他希望这种“分众教育”的模式,“让每个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这找到自己所爱,这样就可以链接到所有的人”。
链接所有可能:博物馆的创意与创新
龚良提出,基于这些理念,博物馆发展应该具有创新思维,运用“跨学科跨领域”的有效途径,创造全新的发展特色。他结合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为大家讲述了南京博物院的特色定位:一个中国、江苏、南京的博物馆;一个靠文物说话的、展览彰显特色的博物馆;一个有视觉美感、文化环境优雅的博物馆。基于这一定位,应该在博物馆中开展一系列创造性劳动:将文物组合成具有不可移动文物特性,寻找相互的关系和故事;开发动态化、数字化展示服务,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服务项目;打造“形象化、动态化、拟人化、故事化”的文化创意产品,动漫技术;发展会展、演出、艺术品、出版、文创衍生商品等博物馆创意产业。通过一系列创新实践,为博物馆发展创造源源不绝的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趋于无穷大的未来超链接
“我们遇上了中国快速发展的时代,一个博物馆变革的时代,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因此,我们要加速适应时代要求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必须在坚持目标的基础上,拓展传播的效能。”龚良提出,在当前博物馆发展成为国家战略的新背景下,博物馆事业发展拥有了全新的方向。
当前,博物馆服务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宗旨的实现主要依靠传播,而互联网在传播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博物馆,龚良认为,首先要界定博物馆传播藏品的内涵。目前科技飞速发展,博物馆与文物的展示传播在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基础上,也迎来了新的时代。对于声、光、电、全息投影、VR等新技术,龚良一直保持着好奇心和敏锐的嗅觉,早在多年前,南京博物院就建成了数字馆,最受年轻观众的喜欢。“南博的数字馆是中国最早一批的数字馆,把传统文化中,以江苏为代表的部分,做了28个片段,以28个片段讲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史。”
精彩的演讲过后,上海交通大学的师生们就南京博物馆的馆藏精品、个性特色以及互联网时代的智慧博物馆建设等话题与龚良进行了进一步交流探讨,龚良院长生动详实的解答令大家受益匪浅,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