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出发 |
中科院专家担任陆基首席科学家 |
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号船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前往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
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绍说,根据自然资源部批准的“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总体方案”,考察队由来自80余家单位的351人组成。本次考察作为自然资源部组建后开展的首次南极考察活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国家任务为导向,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宗旨,以掌握南极变化对我国影响的趋势,强化我国适应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临时党委书记、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波表示,本次考察以完成国家重大基建工程为目的,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盖-生物的多学科联合观测,充分利用船基、冰基、海基、陆基、空基、站基等平台,通过陆地—海洋—大气—冰盖—生物多学科联合观测,开展恩克斯堡岛新站建设相关工作、泰山站二期工程收尾、国家南极观/监测网建设、海洋环境保护调查、站区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及常规保障、物资运输、工程建设、固定翼飞机考察和国际合作、宣传科普等工作。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陆基首席科学家、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科学家将对中山站到昆仑站断面开展雪冰的高分辨率样品采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分析化学成分极其同位素,研究化学成分的来源、大气传输及过程等。并与上海极地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冰盖物质平衡和气象监测,研究南极冰盖变化对海平面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本次考察队搭乘“雪龙”号船,将途径澳大利亚到达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前往新西兰克莱斯特彻奇接送队员,继续开展罗斯海和阿蒙森海工程和科考作业,在返回澳大利亚霍巴特港补给后,前往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后回国,总航程约3.7万海里,预计2019年4月中旬返回上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