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合光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是解决我国新时代主要矛盾的重大举措,是弥补我国发展短板的重要抓手,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性举措。
可以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在新时代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统揽了之前的“三农”政策,契合了新时期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为更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发展路径。实施战略要抓住抓好战略关键点,在如下四个关键点位加大把关力度和战略推进力度。
明确战略目标 矢志不移加油干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才能逐步实现乡村振兴。在我国过去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农业和农村是短板,更是薄弱环节,今后就是要补足农业现代化这块短板,改造农村现代化这一薄弱环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性工程。一定要把这个基础打牢固建扎实,否则全面实现现代化将成为空中楼阁。
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付出长期的不懈努力。全国全党和各族人民要矢志不移加油干,到2050年,农业农村和非农业与城镇必须同步实现现代化。
从现在起要把现代化理念、现代化机制、现代化要素融入到农业农村的日常生活、生产、生态、文化孕育和乡村治理中去;要在2025年、2035年和2050年依次达到初步形成乡村振兴格局、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阶段性目标。在明晰目标的指引下,全国各行动主体齐心协力奋斗,乡村振兴战略终将如期圆满完成。
落实总体要求 思路明晰踏实干
在十九大报告中,习总书记指出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总体要求是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乡村建设思路的清晰刻画,是全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方针。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与以前新农村建设相比,要求更高。这是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时,党中央提出和设定的一个新的、更高的要求。按此要求实施战略,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更加强大的动力。
产业兴旺,意味着在过去强调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更加发达和更有活力;生态宜居,意味着不仅关注村容的整洁,而且全面创造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建设好美丽乡村;乡风文明,意味着充分认识乡村的文化价值,要从文化自信的角度,以文化人,把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到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治理有效,意味着要从过去的仅仅注重管理民主,转变到要注重治理的效果,要把乡村民主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成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有序、有效治理和发展的乡村新格局;生活富裕,意味着农民收入显著提高,从过去实现生活宽裕的基础上进一步过上富足的生活。
方针提出来了,思路也就清楚了,各地可以以此为指针,创造性地细化行动方案,因地制宜地振兴当地乡村的事业,脚踏实地地干出来。
抓住关键要素 打破瓶颈高效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住“人、地、钱”三大关键要素。
人气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得怎么样,关键在于人。我国有些人口流失严重、丧失了人气的村落将是逐步衰败和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的乡村,需要进一步推进村民的转移。而大多数具有发展前景的乡村,他们具有适宜居住的生态基础、打下了可以进一步发展的产业基础,则需要进一步凝聚人气,培育一支精干的农业农村工作队伍和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促进产业兴旺,抓好乡村治理,培育文明乡风,让乡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追求和享受富裕文明的现代化生活。
从“地”来看,就是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落实承包地“三权”分置,实现土地与农村产业、农业科技的高效匹配,切实提高土地经营效率和效益,在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稳步提高农户收入。
从“钱”来看,要鼓励公共财政和社会资源投入“三农”发展事业,一方面要按照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理念,使公共资源配置优先向“三农”倾斜,增强财政支持农业、发展农村和补助农民的力度,切实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激励社会资本,把适合农村发展的产业、项目、技术分流到农村,鼓励万企万村对接,以提高农村技术水平、产业兴旺程度和现代化程度,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最终有利于提高城乡融合发展程度。
聚焦关键难题 有的放矢精准干
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依然较大;“三农”内部,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农村自我发展能力较弱。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问题,必须依靠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把城乡发展和城乡建设融合起来统筹考虑和系统推进,一方面要秉持历史耐心稳步推进城镇化,把更多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吸引到城镇去就业和安家;另一方面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把工业技术力量和城镇生活便利传播到农村,提高乡村发展水平。
针对农业问题,必须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三大体系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针对农民问题,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农民落户进城创造条件,通过减少农民以富裕剩余农民;另一手抓乡村留守农民能力提升,通过提高农民的经营能力、经营规模和资产规模以提高农民收入。
针对农村问题,要通过资源的统筹匹配,形成乡村的自我发展能力。在基本资源具备的前提下,农村自我发展的关键是要形成具有战斗能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抓住关键少数”,“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依靠这支精干的队伍去领导农民、发展农业、管理农村,形成兴旺、美丽、文明、和谐、富强的农村发展新局面。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国科学报》 (2018-01-17 第5版 农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