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泽山映像 |
王泽山院士:弹道管孔写春秋 |
|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一生中,若能有一次机会走进人民大会堂获得国家科技奖项,已是出类拔萃,可称为精英中的精英。2018年1月8日,人称“火药王”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再一次走上了人民大会堂领奖台,从国家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国家最高科技奖奖励证书。这是他第四次获得国家科技奖励。他真的拿奖拿到手软,而且每次所获得的奖项,都是那么沉甸甸的。
1993年,通过资源化利用废弃火炸药,他赢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96年,凭借“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技术”,作为项目第一完成人,61岁时,他收获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16年,因建立“最大膛压低、做功能力高”弹道,把我国武器发射装药技术推向了国际前沿,国家技术发明奖他收入了囊中。
相关机构这样评述王泽山,“他提出了加速我国火炸药技术进入世界先进水平的近、中、远期发展方略,并主持制订了相应发展规划,推动了我国火炸药事业的快速发展”。
“绝不做亡国奴”
1935年出身于吉林省吉林市的王泽山,在成长过程中,历经了伪满统治时期、国民党管辖期和解放初期。在大动荡的年代里,他家境贫困,但其父亲一直坚持“不买房子、不买地,只供孩子上学”的原则,对时局常有独到的见解。
1951年至1954年王泽山先后就读于吉林市第一高中、第二高中。在刚刚散尽的抗美援朝硝烟中,王泽山更加明白“强国方能御侮”的道理,强国先强军。1954年夏天,他第一志愿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并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一个冷门专业——陆军系统的火炸药专业,是班里唯一自愿学习火炸药的学生。他坚信,专业无所谓冷热,只要祖国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自此,火炸药研究成为他的毕生使命。
博闻强识 吸取教训
早年的哈军工注重宽广而深厚的基础教学,执行6学时一贯制。每天上午6学时授课,下午自由支配;每周6天36学时课。课程设置多、覆盖面广、学时很多,仅数学课就有400多学时。战术课,要求学到师一级指挥的水准。实验课、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内容也相当丰富。
在紧张的环境中,王泽山仍有序地安排自己活动的空间。常在图书馆看数学、物理、化学等学报和各类杂志,扩充知识。
他记得,有一次物理化学考试,著名的曾石虞教授看了他的试卷后说,“我应该给你高分,因为你对绝对零度下的物质状态与性能有着教学内容外的理解”。
然而,学校高一届的同学,在研究高能推进剂时发生了事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让他深刻铭记,在每次试验前,一定要对方案的可靠性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检查。
在毕业设计阶段,王泽山接受了很好的综合研究能力训练。他开始研究导弹用高能、大尺寸推进剂。推进剂浇注工艺即是将纤维素硝酸酯制成球型颗粒,作为溶质,再与爆炸性溶剂混合、浇注和熔融,最后固化于导弹发动机中。一系列问题,需要逐一解决。他都做到了。
大学毕业后,王泽山留校任教,继续进行推进剂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王泽山争取到一个机会参加一项特殊而紧迫的研究任务。借此,他接触到当时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国外科技资料。幸运的是,他因而摆脱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旋涡,得以专心致志做学问,并成功地将计算机技术、诺模图设计原理引入我国火药教学、科研和火药装药学体系中。
他发展了火药及其装药“解析设计”、“表解设计”和“诺模图设计”的理论和设计方法。文革结束,他的学术著作即问世。 在其《发射药应用理论》著作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装药技术和新的设计计算方法,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清晰简单。进而成为我国含能材料(火炸药)学科带头人,创立了“发射装药学”。
开启新征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此时,王泽山正值而立之年,他的研究目标更加具体。
火炸药轮储是国家国防战略需求。国库轮储每年会形成万吨以上的退役火炸药,军队过期弹药会产生大量废弃火炸药并成为污染源。
为解决问题,王泽山针对不同类型的废弃火炸药,从系统工程方法入手,提出了资源化利用的技术途径。包括:对废弃火炸药状态和价值评估分析,处理过程的优化;火炸药从弹药中的安全分离和粉碎、改型或改性以及组分分离提取,以供军事上再利用、制造民用火炸药或化工产品等技术,并发展了有关理论。同时,他提出了对再加工过程和最终产品的安全性、感度和毒性的研究,以及安全粉碎技术研究等。
他的《废弃火炸药的处理与再利用》,目前已成为我国废弃火炸药资源化再利用研究和实践的指导理论和技术基础。
不久,他又发明了具有环境温度自适应性的“低温度感度发射装药与工艺技术”,在多种型号武器中装备应用。
接着,他又发明了“远程、低过载发射装药”,使我国身管武器的射程、最大发射过载、炮口动能等核心指标领先于国外,技术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依据他建立的“最大膛压低、作功能力高”的弹道过程,运用超多孔、高气体释放速率的火药,更高能量密度装药和变燃速、局部阻燃装药的三种方法,提高了装药的作功能力和装药的燃尽性,解决了武器膛压与初速相互制约的难题。采用本发明的炮射导弹已装备于武器,技术和原理已应用于各类中、大口径火炮和新一代武器的型号研制。
作为我国含能材料(火炸药)学科带头人,王泽山十分重视学科和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他重视高校在国家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致力于学科专业建设,主持并组织相关院校专家学者编写了高校火药学系列教材。
他先后培养了90余名博士研究生。目前,他的学生已遍布全国各地工厂、研究所、军队、院校和政府机关,成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他们中间的不少人已成为我国火炸药学科、技术研究或生产管理等领域的首席专家、领军人才和学术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