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海洋牧场海洋环保工程
日前,全国海洋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宏在会上提及:河北唐山积极推广藻礁生态系统建设模式。担纲这一建设模式的主体单位则是唐山海洋牧场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唐山海洋牧场)。
一直以来,唐山海洋牧场把恢复海洋生态、再造海底森林的生态意识贯穿于所有经营活动始终。2015年,农业部公布首批20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单,由该公司建设的河北省祥云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名列其中,成为了众多海洋牧场的杰出代表。
重现盎然生机景象
唐山海洋牧场海域西临曹妃甸,东接北戴河,内陆为京津交汇处,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该海域成为了四大国家战略交汇点。无论从京津冀重大国家战略的环境保护,还是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考量,都处于京畿要地。
据了解,该海域历史上曾是渤海四大渔场之一,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但在多年的渔猎及污染中,这片海域的海底荒漠化非常严重。处在这一特殊海域,如何依托科技创新,在保护和恢复生态的同时,实现效益共赢,是唐山海洋牧场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全国十大海洋人物、公司创始人张振海的带领下,公司经过近16年的辛勤耕耘,目前已有3000亩荒漠化海域复活了海底藻林,海洋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重现活力。
不仅如此,这里的水质达到一级标准,天然饵料丰富,成了远近闻名的国家级生态牧场示范区。牧场实行陆海联动模式,海陆域运营总面积313850亩,其中拥有土地使用权面积350亩,海域使用面积约20000亩,取得政府特许经营授权海域面积293500亩。
近年来,公司陆续实施的藻礁生态工程、藻林藻场工程、增殖放流工程使公司具备了独特的海洋生态系统再造功能,是企业生态使命的具体实践。持续投放钢筋混凝土构件礁、花岗岩石礁、船礁,移植藻类建设藻林带和海藻床,大力实施藻礁生态工程、藻林藻场工程、增殖放流工程,使得海洋生物多样性日渐丰富,重现盎然生机景象。这项涉及国计民生的生态财富,其价值不可估量。
目前,三大藻礁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累计投资1.4亿元,藻礁生态工程整合投放各类礁体77万空方;增殖放流工程增殖海参1100余万头,放流魁蚶7000万粒;藻林藻场工程移植大型藻类300万株,藻林带和海藻床初现规模。藻礁生态系统初步形成,相关海域生物量较其他海域提高了30倍以上,为基地的发展注入了源泉动力。
科技创新提供不竭动能
唐山海洋牧场始终坚持“产品领先、科研优先”的科技战略,建立健全科技服务网络,多方引进科技战略协作伙伴,打造海洋科技航母级产学研孵化基地。
目前,唐山海洋牧场分别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国家级权威专业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唐山蓝色粮仓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研示范基地”“中国海洋大学生命学院海湾生态研究中心”等9个科研基地。
近3年来,公司与科研院所合作取得科技成果7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
此外,与国内外顶尖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共同体,通过实施藻礁生态工程和“生物絮团”养殖技术形成了祥云岛特色的专利及品牌系列,并将这些国际领先的技术进行成果转化,培育出祥云系列品牌“祥云参”“祥云虾”,畅销全国,成为支撑公司效益快速增长的拳头产品。
在多个生态恢复相关项目的支持下,公司全面开展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取得了重大突破,经河北省科技厅认定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公司泥沙质人工藻礁生态系统建设技术,入编中国海洋大学教科书《海洋恢复生态学》,填补国内空白。
深耕蓝色疆域
经过多年耕耘,唐山海洋牧场改善了海域生态环境、水产养殖及加工条件,以生态礁体建设为主,打造唐山海洋牧场精品项目,形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为特征的现代渔业产业体系,提升示范区水产养殖面积、加工能力、产量和产值。
唐山海洋牧场还实现了以水产养殖、水产精深加工、物流服务、科研推广、渔业旅游休闲为主导,高效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渔业高科技经济占相当比重的现代渔业新格局。
唐山海洋牧场董事长张振海表示,以人工鱼礁为主的海洋牧场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适合撒网式建设,应秉承“规划先行、生态优先、统筹用海”的原则,制定地方乃至国家海洋牧场技术规范、管理规范,集中财力、人力、物力,筛选真抓实干的企业,树立已具有坚实基础的典型,在对河北省海洋牧场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同时,形成工作亮点,打造地方专属品牌,建成全国一流的海洋牧场,以此走在全国前列,弥补河北省多年来渔业发展与先进地区的落差。
未来3年,唐山海洋牧场将在32万亩碧波中精耕细作,构建以海洋为轴心,贯穿现代渔业、休闲渔业、生态渔业、渔业旅游、渔业商贸等“五业”三产价值链为追求的复合型海洋生态园区。(张晴丹)
《中国科学报》 (2017-09-27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