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27 9:40:07
选择字号:
有机农业,星火燎原

论坛期间,现场展示的有机蔬菜。王卉摄 

当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日益高涨,消费方式、消费理念正在转变。有机产业发展是质量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责任,也是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本报记者 王卉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各级领导对推动有机农业发展十分努力,特别是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开展有机旱作农业的讲话,开创了世界各国领导人为发展有机农业指明方向并进行具体指导和鼓舞的先河。”日前,在第四届中国·大同车河国际有机论坛上,国际有机运动联盟理事、国际有机农业亚洲联盟主席周泽江表示。

几个月前,习近平在视察山西时指出,有机旱作是山西的一大传统技术特色。山西少雨缺水,保护生态,节水发展是农业的必由之路。要坚持走有机旱作农业的路子,完善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使有机旱作农业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重要品牌。

“施用合适的有机肥、微生物菌剂、酵素,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有益菌群密度,改善土壤微生态系统,对土壤旱情缓解,的确作用显著。”有十多年有机农业探索经历的衡荣农业创始人贺建增说,2005年至今,山西经历了4个比较干旱的时期,通过有机农业和化学农业的比较发现,有机农业虽然在大旱时产量有所下降,但仍比化学农药及周围不使用有机肥的农业明显高产。

“要坚持把绿色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把发展有机旱作农业作为保持农业经济高效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表态说。

中国有机产业正在由弱变强

从1989年起步至今的28年来,中国有机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周泽江透露,中国现在已经成为全球有机认证面积第五位、有机销售总额第四位的国家,在世界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继续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需求日益高涨,消费方式、消费理念正在转变。”国家有机认证专家组秘书长唐茂芝表示,有机产业发展是质量时代的必然要求,是企业和消费者共同的责任,也是生态文明应有之义。

目前,我国有机产业发展供销两旺,有机产品认证证书增长较快。唐茂芝介绍,全国已经有84个县/市被陆续授予“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称号,其中贫困县有32个,部分县市利用有机产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已探索出了一些成熟经验。

比如西藏日喀则市,以前援藏工作主要是给项目、给资金,修机场、修公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但实践证明这不可持续;新一届援藏工作队调整思路,通过有机认证激活高原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开发高原特色有机农牧产品,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平衡的有机生态之路。

“有机绿色运动的兴起,给中国有机农产品和乡村手工业出口创造了很大条件。”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表示,以某县柳编为例,作为可降解的有机手工业品出口欧洲创造30多亿元的产值,一个大家认为没有希望的手工业展现出想象不到的生机。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胡跃高介绍,有机农业是一种能维护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生产体系。常规现代农业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有机农业将荣登世界历史舞台。当代有机农业的道路是真正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世界已进入以有机农业为核心的多元化农业发展进程之中。

灵丘有机农业全域探索

“禁止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除草剂。”进入大同市灵丘县车河村境内,《中国科学报》记者注意到道路边不时会出现这样字眼的标牌。

“短短几年时间的有机农业尝试,让车河村人年均收入由2600元增加到现在的1.6万元,的确是非常有价值的实践。”朱启臻表示。

胡跃高介绍,2014~2016年,车河行政村全域走完了有机生产过程转换,2017年在红石塄乡启动全域有机农业建设进程,由行政村跨入到一个乡镇的全域有机农业建设。其中,从2014年开始,车河国际有机农业论坛每年都如期举行,迄今为止已经连续举办四届。

2017年,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灵丘县正式向全县所有乡镇推出每个乡镇发展有机种植生产面积1000亩,发展有机养殖生产1000头的“双千工程”,为向全域有机农业推进积累基础。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表示,该校愿积极与大同密切合作,在灵丘县为核心区域的范围内积极建设关于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人才聚拢和产业集群并具有高显示度、高亮度和高辐射度的中国农业大学核心示范区。

孙其信同时表示,将发挥中国农业大学的教育优势,组建专门的师资培训队伍,编制培训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围绕“有机旱作”理论和技术,加强对大同市和山西省的“本土化”的“乡村专家”开展培训工作。

在周泽江看来,车河项目示范点及灵丘更大范围的规划,所要探索的就是农民、政府、大学、科研机构及企业合作的一种脱贫致富的创新模式;所要实施的就是最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有机旱地农作实践,需要开辟的就是一条集生产、加工与销售一条龙的全程控制的全产业链路径。

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在朱启臻看来,自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展有两次动能启动:一次是包产到户,另一次就是农民进城务工。现在面临第三次新的发展动能,就是城乡的互动。市民下乡和农民进城,为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更大空间。朱启臻认为,车河社区正在培育这样的新动能,让想走的走,让愿来的来。有机社区让很多人逐渐明白,活着不为赚钱,赚钱是为更好地生活。过上好日子,不片面追求高收入,而是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

实现这种生活的途径,就是有机种植的美丽乡村和新田园综合体。朱启臻认为,就地城镇化,通过基础设施的配套,让乡村人也可享受到城市生活,同时也实现产业融合。车河在这方面作了很有益的探索。

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方面,车河探索出村社一体合作社。“这太重要了。”朱启臻表示,过去很多合作社大都是脱离乡村社区而建立的专业合作社,有些很难发挥作用。适合中国社会和文化传统的合作社是以社区为单位的村社一体的合作社,因为社区资源不可分割,社会结构的村落共同体文化不可分割,农民的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中国乡村适合村社一体的合作社。

在实施有机农业时,贺建增提醒,一定要用合适的有机肥,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有机肥不合格,尤其是工业废料所做有机肥,以及一些大规模养殖场的肥料,肥效低、有污染。

贺建增有着与生俱来的环保情结,而有机农业符合他的价值观:不污染环境,不制造垃圾。“有机农业彻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避免有害残留对人的危害,能够持续保障粮食安全。”

贺建增认为,有机杂粮、有机中药材、有机林果、有机蔬菜、野生采集应该融合,而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让有机生产与生态乡村、人文社会建设相结合。核心能力也完全可以做到在土地不休耕的同时实现土壤修复,保护传统自交种子。

灵丘的有机农业探索并不孤独,近十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实践中的中国“有机人”有不少,他们中很多人在实践中都已经做到了“有机、好吃、不减产”。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机农业可以养活中国人,完全杜绝农业污染,保护生物和环境安全,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大限度保护村庄村落,实现文明的延续与传承。

《中国科学报》 (2017-09-27 第7版 产经)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