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强薇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9/23 9:32:27
选择字号:
诺奖得主罗伯茨:长远眼光令中国科学界受益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23日 03 版)

“中国有太多有才华的年轻科学家,他们身上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敢于大胆尝试,继而能有新的发现。我愿意尽我所能去鼓励这些年轻人去做他们想做的研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理查德·罗伯茨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罗伯茨是 、基因工程领域的专家,最早发现了核酸的生物转换过程,并发现100多种相关酶。1993年,罗伯茨与美国科学家菲利普·夏普因发现了分裂基因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罗伯茨此次来华是为参加在青岛即墨举行的2017中国青岛国际生物医学年会。年会围绕生物医学、健康和抗衰老等领域,特别是人体干细胞的转化和移植方面的中外合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在年会上,罗伯茨还获得了由中国—青岛国际(生物谷)健康产业先行试验区颁发的生物医学“特别贡献奖”。

中国虽是干细胞研究的后来者,但目前已走在了世界前列。中国首次发现一种在成体组织中依然存留的一种多能成体干细胞,并将其命名为“亚全能干细胞”,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证实“亚全能干细胞学说”概念,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和产业界广泛认同和应用。如今,围绕亚全能干细胞方面的临床研究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罗伯茨对此赞赏道:“明确哪个基因在人体内起到什么作用,它们又是如何工作的,这会刷新人们的认识。如果中国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我相信将会有更多诺贝尔奖得主来自中国。”

中国对于科研的巨大投入也被罗伯茨看在眼中。“科研不仅要有资金投入,还要有长期的规划。中国的领导人深知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们有长远的眼光,因此在科研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目前中国实行的国家科技五年计划,也是许多国家都无法做到的。”罗伯茨表示。此外,中国以开放的态度,吸引各国科研领军者来中国进行交流和合作,罗伯茨认为这令中国科学界受益。“中国可以充分借鉴美国、欧洲等地以往一些研究的经验,能够最大程度避免走弯路。”他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