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郧文聚 来源: 中国科学报发布时间:2017/9/13 9:43:04
选择字号:
土地整治回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

■郧文聚

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标志的中国土地整治,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若干重大成功实践之一。在党中央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战略决策指引下,中国土地整治事业稳步健康发展。“十二五”期间,通过土地整治,建成了4亿多亩高标准农田、补充了2400万亩耕地;引导农民集中居住、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造了城镇低效用地,提升了旧厂房、旧工矿、城中村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进入“十三五”以来,国土资源部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新部署、新要求,提出要积极回应、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将土地整治作为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依托土地整治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质增效的基础平台作用,进一步明确土地整治多功能目标定位、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样化实施模式,牢固树立“土地整治+”理念,在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深度贫困县扶贫攻坚、城镇低效用地集约再利用、低丘缓坡地开发利用、自然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土综合整治领域,加快土地工程技术创新和土地利用保护制度创新力度,充分发挥土地整治“1+N”的综合效应,催生出了“土地整治+精准扶贫”“土地整治+现代农业”“土地整治+新型城镇化”“土地整治+村民自建”“土地整治+田园综合体”等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

“土地整治+”是土地整治事业走向差别化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借助“土地整治+”方式,以创新为引领,因地制宜构建以优质土地空间服务为特征的发展大平台,可以更加有力地推动城乡各种要素的顺畅流动,合理集聚和配置发展资源。使土地整治在引入文化、教育、休闲、观光新要素,发掘自然生态、景观风貌、民俗文化、农耕生活新价值,打造社会资本投入、新产业落地、新业态融合发展、新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使土地整治项目区的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以创新驱动发展,不断为“土地整治+”注入新的活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土地科技是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现实生产力。围绕土地资源安全的法律法规、行政管理、经济调控手段不断完善,但土地资源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利用不优、管理不当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在大型化土地整治装备、生态化土地整治工程、精细化土地整治技术、智能化土地整治管控水平等方面均有明显差距,未来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补齐短板,实现“土地整治+”可持续创新能力。

(作者系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

《中国科学报》 (2017-09-13 第5版 农业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研究生迷茫常见原因及应对之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