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云迪 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7/9/7 11:04:12
选择字号:
建数据中心,科技巨头“抢滩”北欧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7日 22 版)

世界最大数据中心——克洛斯数据中心将落户挪威小镇巴朗恩。图为数据中心的效果图。资料图片
核心阅读
在数据爆炸的信息时代,激增的数据量为科技公司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数据中心由此成为科技公司优化数据使用率,提高服务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手段。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布局数据中心,其中北欧地区凭借多重优势在地区竞争中抢得先机,成为众多科技巨头青睐的投资热土。
世界最大数据中心将落户北极小镇
日前,美国和挪威合资的科技企业克洛斯公司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工程,公司计划在北极圈内的挪威小镇巴朗恩兴建一个规模空前的数据中心,以公司名命名,建成后四层高的数据中心将覆盖60万平方米,预计未来耗电量将达到1000兆瓦,届时将一跃成为世界最大数据中心。该数据中心目标客户为西欧、北欧和美国东海岸中小型企业,旨在为它们提供主机托管服务。
世界最大数据中心为何选址北极圈,克洛斯公司首席新闻官盖尔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细数了背后的科学道理。首先是自然环境因素。因为机器设备散热需要,普通的数据中心人工制冷成本高昂,约占到总支出的25%到35%。北极圈寒冷的空气则为降低人工降温成本提供了天然条件,加上巴朗恩镇被挪威峡湾环绕,常年3.5摄氏度的水温为数据中心提供了额外的温控资源。其次是能源优势。克洛斯公司看重了巴朗恩地区富足的水电资源,可以较低的能源价格为数据中心提供2000兆瓦可持续、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足以满足数据中心运转过程中的大量能耗需要。最后是连接性考虑,巴朗恩地区虽地处偏远,但经由铁路可与瑞典联通,可沿途铺设电缆。此外,安全性是数据中心的生命线,巴朗恩地区三面被峡湾环绕形成天然屏障,在物理层面上增加了安全保障。
克洛斯数据中心项目是北欧国家政府与科技公司合作共赢的一个经典案例。挪威政府为克洛斯中心项目提供了包括降低税率在内的支持,使克洛斯公司可从巴朗恩地区的“地利”中获益;数据中心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预计2018年一期项目启动后,数据中心将直接为该地区增加2000到3000个就业岗位,间接创造1万到1.5万个就业岗位,推动巴朗恩这个以采矿为主业的城镇向科技城方向转型。
北欧国家数据中心领域竞争激烈
事实上,克洛斯数据中心这样的双赢故事近年在北欧其他国家频频上演。继脸书选址瑞典北部城市吕勒奥建造“北极圈数据中心”后,亚马逊集团也不甘示弱宣布将于2018年在瑞典建立三个数据中心,并承诺为该地区提供就业机会。苹果公司则更青睐瑞典的邻国丹麦,今年年初宣布将投资60亿丹麦克朗在丹麦南部兴建第二个数据中心。
IT咨询服务公司布洛特集团报告称,较低的电力成本、绿色清洁能源、高水平的网络基础设施、本地和国际投资的连通性以及优惠的税收政策,使北欧国家对任何布局全球建立数据中心的科技巨头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北欧国家之间在数据中心领域竞争也颇为激烈。为巩固在数字化服务领域的领先优势,瑞典政府为科技公司开出了更为优渥的条件,采纳2015年财政部的建议,从2017年1月起,降低所有现有的或新的数据中心97%的电费税率,这将使该国数据中心总电价降低大约40%。为提升丹麦信息技术的竞争力,丹麦外交部则创新性地设置了“数字化大使”职位,作为丹麦数字外交的全球总代表,专门负责同世界重要科技公司的外联事务。
中企加速布局北欧数据中心市场
继中国制造业“走出去”之后,中国科技公司也开始加速全球布局,在全球市场中寻找企业发展的商业坐标。华为、阿里等科技巨头已将目光投向北欧国家,研究在此建立数据中心前景。
深耕瑞典市场17年的华为公司现已开始和当地数据中心合作试水北欧国家数据中心建设。在2017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展期间,华为与瑞典数据服务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确立双方未来将在数据中心领域展开合作。基于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位于瑞典法伦的新绿色数据中心并开展长期的合作。华为将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提供智能数据中心解决方案,瑞典公司负责数据中心设施的设计与管理。华为瑞典公司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华为对于在北欧国家建立自己的数据中心很感兴趣,目前正在评估包括选址在内的一切因素。
今年6月瑞典首相勒文携商务代表团访华时,在与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会面时,勒文亲自当起了“推销员”,欢迎中国企业到瑞典寻找机会,他介绍,瑞典已经成为欧洲的数据中心,亚马逊、脸书都来了,希望阿里巴巴也来瑞典建数据中心。据瑞典媒体后续报道,阿里巴巴欧洲分部负责人比布拉在到访斯德哥尔摩时表示,瑞典北部的气候和基础设施条件对数据中心来说很理想;瑞典企业部长丹贝里称,虽然未就数据中心作出决定,但是瑞典与阿里进行了良好的对话。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北欧数据中心“抢滩战”中很快能见到中国科技企业的身影。
(本报斯德哥尔摩9月6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