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斯峒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8/31 10:04:22
选择字号:
推动科教资源参与全国科创中心建设

 高校代表参观怀柔科学城建设规划。

■斯峒

北京是科教资源和人才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让首都丰富的科教资源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动力,是北京市科委目前正在下大力气推进的工作。

7月7日,在北京市科委的组织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0所高校的领导和代表到昌平未来科学城参观调研,并围绕高校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进行深入交流座谈。

8月25日,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19所在京高校领导和代表参观怀柔科学城,并就参与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举行座谈。

不到两个月时间,两次组织在京高校座谈会,显示了北京市推动科教资源转化为科创中心建设动力的良苦用心。

高标准谋划科创中心建设

在8月25日的座谈会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副主任阴和俊表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新定位、新功能,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作出的重大部署,也是北京的重大历史使命。

阴和俊强调,要深化认识,提高站位,进一步增强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要从历史发展的深度,深刻认识全球科技创新态势;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要从服务大局的角度,深刻认识自身的使命责任。

目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正在扎实推进。北京市科委党组书记、主任、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秘书长许强介绍,会同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个国家相关部委和单位共同组成北京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办公室,形成了“一处七办”工作机制,凝聚央地合力。

此外,北京还制定实施了《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2017-2020年)》,215个年度工作任务和重点项目全部实施,有的已取得阶段性进展,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呈现出良好态势。

据悉,目前北京“三城一区”建设加快推进;对接重大科技计划取得重要进展;全面创新改革持续深化;顶尖人才加快集聚;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也在加快构建。

释放高校巨大创新能量

阴和俊指出,高校院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北京高校资源丰富,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主力部队”高度聚集之地。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主力要出征、地方须支前”,最主要的是要为高校院所做好“支前”服务,把高校院所科技创新的巨大能量进一步释放出来。

多年来,在京高校在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一批世界级的原始创新成果。阴和俊希望下一步各高校当仁不让,继续发挥主人翁精神,全面梳理优势资源,深度参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各项工作。

“三城一区”建设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在京高校可“聚焦”中关村科学城、“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对接三大科学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代表的创新驱动发展前沿阵地。

对接国家重大创新任务是北京的科技工作重点。在京高校可参与到国家实验室、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来,提升源头创新供给能力。

在京高校也要持续加强人才集聚和培养,面向全球开放合作,加快引进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及创新团队,着力培养各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在京高校也要深入推动成果转化落地,充分利用好北京已有的创新政策,特别是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研人员产权激励、科技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等政策,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率。

阴和俊表示,北京市将持续加快政府职能由研发管理向服务创新转变,搭平台、建机制、出政策、优服务;要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动力和活力;要加快设立北京市科技创新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科技创新,加快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要不断完善高层次人才配套服务,努力构建有利于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

在怀柔科学城召开的座谈会上,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仰麟、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等在内与会高校代表,一致表示要发挥高校在科研、学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在昌平未来科学城召开的座谈会上,昌平区副区长苏贵光表示,未来科学城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平台之一,目前集聚了央企科研力量,涉及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等重点领域。期待高校携手未来科学城,共同聚焦人才、创新科技、引领未来,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在怀柔科学城召开的座谈会上,阴和俊强调,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最主要的是要发挥优势,夯实基础,特别在源头创新、引才用才、成果转化和开放合作等方面取得突破。要面向未来谋篇布局,突出抓好原始创新、核心关键技术和变革性技术,在原创和核心技术方面下功夫,产生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原创技术,成为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

目前,在京高校许多资源正是“三城一区”建设中急需引入的。例如,在京高校中分布有众多“高精尖创新中心”,这些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范围涵盖工程科学与新兴技术、未来芯片技术、大数据科学与脑机智能、智能机器人与系统、软物质科学与工程等领域。这些高精尖成果有助于“三城一区”发展。

许强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发挥高校的学科、人才优势,更好地融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深化未来科学城“打开院墙搞科研”的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研发机构,汇集全球高端创新要素,围绕国家重大专项布局优势科研力量,构建充满活力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中国科学报》 (2017-08-31 第8版 首都科技)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