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跃伟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时间:2017/8/15 10:39:14
选择字号:
中科院专家:当前人体冻存更接近遗体保存

 

据媒体报道,5月初,中国开展了首例人体冷冻操作。
 
49岁的癌症患者展文莲去世后,她的遗体被山东银丰生物工程集团和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临床工作人员程序性降温,最终用液氮冻存。
 
桂军民是展文莲的丈夫,他期待妻子有一天能醒过来。他本人未来也希望加入这个名为“生命延续计划”的人体冷冻实验。
 
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低温生物医学工程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刘静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人体冻存是低温医学的终极目标,但目前的人体冻存还主要是一种商业行为或尝试:只负责“冷冻”,不负责“复活”。
 
 
工作人员在整理液氮罐,胚胎存放在液氮罐里冷冻。视觉中国 资料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告诉澎湃新闻,据他所知,目前除了成功冷冻细胞或极早期胚胎外,冷冻果蝇、鱼等实验动物,都没有听说有成功的先例。
 
刘静认为,现阶段的人体冻存更接近于一种遗体保存服务。乐观地说,随着未来新科技的涌现,打破人体冷冻的技术难题,从而实现复苏、存活,也并非一定不可能,但需要艰苦卓绝与极具创新的科学探险。如果攻克这一技术难题,将是人类最重大的科技突破之一。人类将因此突破年龄的限制,实现星际旅行;并“任意切换生命进程”,应用在永葆青春以及对抗疾病等方面。
 
目前组织或者器官的冷冻保存极其困难
 
刘静表示,低温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保护生物体,也可以摧毁生物体。
 
据刘静介绍,利用现代低温冷冻保存技术,人们已经成功冻存了很多种类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肿瘤细胞、干细胞,以及精子和卵母细胞。
 
液氮是细胞冻存过程中最常用的超低温制冷剂,在有毒有机溶剂的保护下,细胞能够长期被保存。
 
但复苏的成活率,因细胞而异。
 
备受人们关注的冷冻卵子技术,冻存的就是女性的生殖细胞——卵母细胞。其冻存后,细胞复苏成功率甚至低于50%。
 
刘静表示,原因之一可能是,卵母细胞的尺寸远大于其他普通细胞。
 
除了细胞,人们在皮肤、角膜、肝脏、肾脏等复杂组织和器官的短期保存上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长期保存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
 
刘静解释说,对于体积稍大一些的组织或器官,冻存仍有较大困难。原因在于体积较大,冷却液很难快速均匀地导入到组织或器官内部,在降温或升温时,器官内部和外部产生温度差,从而不一致收缩,产生应力,可能造成撕裂性创伤;同时,细胞或细胞间又容易形成冰晶、冰核;在复苏时,冰核的存在又极易引起重结晶,刺破细胞,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在双重破坏下,组织或者器官的保存极其困难。
 
公立三甲医院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位在美国顶尖移植中心工作多年,并参与器官保存的医生也告诉澎湃新闻,目前对人体器官的长期保存还不过关,更不要说人体了!他认为,以目前的技术水平,人体放在液氮里再复活几乎不可能。
 
小动物冻存与复苏实验经常以失败告终
 
刘静认为,真正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是,先从离体器官、小动物、大动物的冻存和复苏研究起来,积累实验数据,积累冻存和复苏经验,解析冻存机理,发现适合生物体的冻存液。
 
十多年前,刘静带领的研究组开始在蚂蚁和小动物身上尝试冻存与复苏。他坦言,实验经常以失败告终:裸鼠在冻存过程中死亡,蚂蚁复苏后没能存活。
 
改变出现在研究人员把多糖类低温保护剂饲喂给蚂蚁,然后再实施冻存,有少量蚂蚁得以复苏存活。
 
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尝试用纳米材料充当生物体抵御低温损伤的“护盾”。他也将低温冷冻技术与高温技术相结合,开发成肿瘤微创治疗设备,已应用于临床。
 
刘静表示,银丰生物工程集团等机构的这一操作,是一次勇敢的尝试,有其积极意义的。如果由此开展深入细致的人体组织冻存损伤性评估,获得宝贵的试验资料,无疑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损伤性评估可能会遭到患者家属的反对。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糖刹车”基因破除番茄产量与品质悖论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