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贵州来的颈胸交界处肿瘤患者,辗转全国多家医院,都被拒绝。在门诊等了我一个月,为病人的心诚所感动,同意为他手术。手术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并邀请了骨科的蒋淳教授和血管外科的竺挺教授在手术室,以备突发情况。手术很艰难,但顺利完成,肿瘤完整切除。感谢兄弟科室援手,也祝病人好运。”这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丁建勇副主任医师手术结束后,发在朋友圈的感谢和祝福。
医生所说的患者,正是今天前来复诊的46岁的钟先生。一个月前,钟先生因颈椎病至当地医院就诊,经胸部CT提示左上纵膈占位,他和家人辗转北京、上海等多家知名医院,然而因肿瘤生长位置而带来的巨大手术风险让很多医生望而却步。尽管肿瘤是良性,但如不处理放任肿瘤肆意生长,将会压迫血管,引起严重的后遗症,最终威胁生命。抱着最后一线希望,钟先生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丁建勇副主任医师的诊室。
在仔细查看了胸部增强CT及MRI报告后,丁建勇发现患者的左上后纵膈的类圆形团块灶,基本位于弓上,紧贴左上背侧胸膜,较大截面大小约6.4×5.5cm,神经源性肿瘤的可能性大。肿瘤附近密布的血管和神经丛已将其层层包裹,而要在不损伤这些“最佳屏障”的同时,顺利切除肿瘤,留给医生腾挪施展的手术空间几乎为零!而一旦稍有不慎,在术中很可能会引发患者大出血甚至影响颅脑血供,或者损伤臂丛神经使患者致残。“患者的高度信任让我感动,如果我们中山医院也拒绝了他,那真是熄灭了他最后的生的希望。”丁建勇决定和患者一起,挑战这个被归类于“最高难度分级”的手术。
在完善了各项术前检查后,钟先生的手术被排上了日程。中山医院胸外科全科进行了术前讨论,为了减少开胸的巨大损伤,手术团队决定先行尝试胸腔镜微创手术。考虑到手术难度极大,医生们事前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并邀请了骨科蒋淳副主任医师及血管外科竺挺副主任医师在手术室待命。
7月28日手术当日,患者在全麻下行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手术过程与术前预计一致。做胸腔镜手术时,主刀医生的视野和操作空间较传统开胸手术更为受限,这进一步增加了手术难度。“尽管艰难,术中险象环生,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手术非常成功。”丁建勇带领手术团队按照既定计划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钟先生在外科重症监护室接受了心电监护、抗感染、抑酸、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病情平稳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康复出院那天,他和妻子专程为中山医院医务人员送上了锦旗和感谢信:“从始至终,我们心怀感恩。无论手术结果如何,我们都信任和感激愿意收治和帮助我们的医护人员。”
“尽管手术风险极高、难度极大,但病人的理解和信任,让我们下决心做这样的手术,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丁建勇医生表示,他将手术情况发到全国胸外科同行微信群里后,除了收获了很多“点赞”外,医生们最为感慨的是:面对疾病,医患是一个战壕的战友,患者的信任是对医护人员最大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