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园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7/8/5 10:34:05
选择字号:
“本降专”在德国:天没塌 路很宽

图为亚琛应用技术大学。资料图片

图为在德国东部中航国际大陆发动机公司,经过职业技术培训学习后的工人熟练操作机器。田园供图

图为德国东部小城格利茨的一家医药职业培训学校。资料图片

【特别关注】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出台新规,对于学业太差的本科学生,提供了除拿肄业证之外的第二条出路——降级读专科,引发国内各界讨论。实际上,在德国,“本降专”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某种程度上来说,德国灵活的本科和专科之间的转换甚至促进了就业,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的技术型专业人才,而非混饭吃的大学生。

德国的高等教育非常普及,根据2015年的数据,各类高等院校共有401所,分布在16个联邦州,注册学生总人数约260万。其中,综合大学(包括理工大学、师范大学等)110所,应用科技大学233所,艺术、音乐院校58所。各类大学共设专业18000多个。近几年,德国大学中外国留学生人数逐步增长,已超过30万人,占学生总数的11.5%。

高校分类:重视因材施教

德国的高等院校大部分坐落在人文环境良好、自然环境优美的城市,优越的教学、科研和生活设施为学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提供了客观上的保证。德国高等院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种:综合大学(简称“Uni”)、应用科技大学(简称“FH”)和艺术及音乐学院。

其中,综合性大学是学科较多、专业齐全、特别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高等院校,主要是培养科学后备力量,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其毕业生通常都有较强的独立工作和科学研究能力。应用科技大学大部分建校时间较短,规模不大,一般只设有几个专业,但其特色极为突出。课程设置和内容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专业分类较细,教学安排紧凑,要求较多实习,培养大量具有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教学密切联系实际,毕业生除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具备很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非常受企业界的欢迎。在中国,很多人把FH理解成是大专,实际上这个观点是错误的。艺术类院校则提倡发展个性和创作自由,最大限度地培养和发挥个人的创造性。

虽然在德国读大学并不需要像美英那样昂贵的学费,选择读大学本科的青年也不用像美英青年一样背上巨额的学生贷款。但是,选择攻读大学本科的青年还是要基本靠自己解决生活和租房费用,更重要的是德国大学本科学制长,课程要求高,每年进入大学学习的学生中会有近三分之一无法完成学业。即使成功毕业后,还要独立面对就业市场,尤其是法律、医学等专业的学生,还要通过十分艰难的国家考试才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而其他专业也往往需要经过多轮实习,才能积累足够的工作经验资本,从而获得专业对口单位的长期正式合同。即使经过了这个漫长的过程,要找到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仍然是不容易的,竞争也相当激烈。

在柏林一家应用科技大学读书的一名中国留学生告诉记者,德国的大学对平时成绩要求十分严格,本科淘汰率一般在40%以上,所以必然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挂科或者自己学不下去而中途退出,只要是中途退出的一般都是换其他专业或者转入Berufsausbildung(职业技术培训)。Berufsausbildung类似中国的大专,是三年职业教育,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学分不够是有可能被降为专科的,但是同时这也给了学生选择不同学习道路的权利和机会。在德国的Berufsausbildung,三年学制有一半时间在学校上课,一半时间在企业进行职业培训,即人们常说的德国“双元制”教育体制。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FH,因学分不够很难继续学业的学生也是一样转学或者进入职业培训的大专学习。

这位留学生介绍,他现在读的是本科,专业是媒体信息,毕业难度大,按照正常学制是三年,但一般来说就跟工科专业一样需要四五年才能毕业。跟他同期一起入学的同学,约一半以上因为没有兴趣或者觉得太难已经离开了,德国的大学是可以延期毕业的,但延期最长不得超过10年,年龄上则没有限制。这10年期限意为上大学时间连续不允许超过10年,无论这10年是读本科、研究生,还是博士,即使中途换专业,换专业之前的时间也会被算到这10年内。10年的期限是国家的统一规定,与学校没有关系。

据驻德国大使馆教育处工作人员介绍,德国职业技术培训级别不能完全和我国相对应,Berufsausbildung既可以是大学生降级就读,也可以高考后直接入学,甚至初中毕业就可以选择进行一些允许的职业培训,可以理解为是我国的大专、职高的一种结合。

“双元制”:让专科生也有竞争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主动选择还是被迫“降级”进行职业培训,只要能够顺利通过职业培训中的各项考试,就基本能够获得推荐而直接步入就业岗位。相比那些读大学的同龄人来说,最终能够获得稳定就业机会的风险会小很多,职业培训的学制也相对大学短了很多。根据德国工作市场和职业研究中心的一个最新抽样研究结果显示,完成职业培训并获得相应职业证书的人在65岁退休前平均能赚到总共132万欧元,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人,退休前平均能赚到200多万欧元,而获得一般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情况则是在232万欧元左右。可见,德国受过高等职业教育和一般高等教育的两个群体在整个职业生涯中的平均收入差距并不大。在这样一个社会环境中,青年完全可以按照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来选择自己的未来,既可以选择安稳地学一技之长,以技能服务社会从而获得相应公正的收入和舒适的生活,也可以选择更有挑战性的一般高等教育,经过竞争获得相对更高一些的收入水平或者社会地位。

许多教育学家认为,在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长期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德国能够一直在失业率上控制得非常好,尤其是在青年失业率的控制上表现极为出色,主要依赖的就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红利。

德国的职业培训非常独特。早在中世纪的时候,一些行业就在行会里对新人进行职业培训。1869年以来,18岁以下的青少年在走上工作岗位前都必须到职业学校里进行培训。20世纪20年代中期,德国企业界达成共识:德国的优势不在于大规模生产,而在于倚靠专业的技术工人满足市场的精细化需求——这正是现代德国生产模式的起源。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1927年德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全面的职业培养体系,学徒制度被拓展到所有行业,并在二战后渐渐发展成如今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

如今,德国中学生到了15~16岁就必须决定是否参加职业培训。如果要参加职业培训,那么他们就会离开普通中学,去接受木工、厨师、护士或者银行职员方面的培训。可供选择的职业培训多达350种。对青少年来说,职业培训有很大益处,可以从容不迫地学习手工行业或商业领域的入门知识。而他们所在的企业也能从中获益。科隆手工业行会培训咨询和后备力量保障部主任马库斯·艾克霍夫曾表示,职业培训让青少年能够获得企业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职业培训一结束,他们就可以作为专业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德国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如此需要专业人员。

约三分之二的德国年轻人通过2至3年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学习后,进入制造业。他们熟练掌握维修、组装、操作等制造业必备技能,成为延续“德国制造”品牌的基础,他们并不会因“蓝领”的身份而受到歧视。据统计,全德国有55.7%的适龄学生接受职教培训。其中140万学生在全国330个经认可的职业类别岗位上受训。这些接受现代学徒制培养的人,能够实现高达95%的就业率。在德国的210万家企业中,有21.3%开展现代学徒制培训活动,其中许多是大中型企业。

双元制职业培训并非只在德国有,奥地利和瑞士等欧洲国家也采用类似的模式。虽然其他一些国家也试图引进这样的模式,但并不总是能够成功。在许多国家,职业培训与上大学读本科相比总是被看作低一等的人生选择。但在德国,双元制仍然被视为成功的模式并且不断得到发展。有上大学资格的中学毕业生现在可以将职业培训和大学学习结合起来。对许多企业而言,这样的人非常受欢迎,因为他们知道企业的生产流程,同时又接受了管理方面的培训。

因此,“双元制”的核心是由企校合作办学、共同完成,企业为“一元”,学校为“另一元”,企业是主导方,学校是辅助方。企业与学生首先要签订培训合同,接受其为企业的学徒工,然后学生再去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学生在职业学校期间,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部分附属课程的实践课。这期间,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以“学徒”身份在职业岗位上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实践,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与职业教育结合,相得益彰。学生有义务在企业从事与培训有关的各种工作,企业要向学生支付每月600~1000欧元不等的津贴。在此期间,双方不需要任何理由即可解除合同。“双元制”为德国制造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熟练劳动力,形成了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性人才培育格局。受益于“双元制”,德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很低,2016年11月的失业率只有4.1%,远低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9.8%。“双元制”之所以能够成为德国制造业发展的基石,除了企业的大力参与,德国体制中完善的法律体系、相应的经济结构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才是德国职业教育的精华和保障。

如此看来,德国的学生是幸运的。即使在大学期间由于荒废学业而降为所谓的专科生,他们仍可以在德国强大的“双元制”职教培训体系下,施展自己的才能并且重新掌握自己的未来。德国多样的高等教育学校类型,多元性与严谨度并存的教育体制和规则,有助于实现因材施教,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本报柏林8月4日电 本报驻柏林记者 田园)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