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阮煜琳 来源: 中国新闻网发布时间:2017/7/22 22:16:47
选择字号:
中国深海生物资源探测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中新社厦门7月22日电 (记者 阮煜琳)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深海生物资源勘探开发在深海生物勘探、深海微生物资源库规范化建设、深海生物学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22日在厦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大洋协会自上世纪90年代末起,率先在中国部署大洋生物资源勘探工作,获得大量在医药、环保、工农业等方面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菌种、酶和化合物,快速提升中国深海生物专利的拥有量,保障了中国在国际海底的权益,带动深海深部生物圈的探索,在深海生物生命过程与极端环境适应机制方面获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6月23日,历时138天,航行18302海里,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及96名科考队员的“向阳红09”号船顺利返回青岛国家深海基地码头,标志着2017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38航次)顺利结束。图为“向阳红09”号船上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摄
——中国深海生物资源探测与保藏取得显著成效,彻底改变了中国在国际海底基因资源研发领域的状况。孙书贤说,近15年的大洋调查,获得大量深海微生物资源,分离了近万株微生物,建立了第一个深海菌种库。目前库藏海洋微生物2.2万株,涵盖3400多个种,构建了第一个深海微生物宏基因组大片段基因库和国内第一个深海微生物代谢物库与信息库。
——系统开展资源应用潜力评估,获得一批深海知识产权,在医药、环保、工业、农业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完成4000多株微生物资源在海洋药物、生物农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工业酶应用等方面的潜力评估。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完成应用示范,并同国内企业实现了产业化对接,部分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在深海微生物功能与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了解了大地理范围的深海生物多样性和种群分布情况。完成了100多个海洋微生物新物种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使中国成为国际上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发现与分类的重要力量。已经完成鉴定的海洋细菌、古菌新种有101个属,133种。
——大洋生物勘探技术显著提高,形成了“三龙”深海探测,微生物海底长期原位培养等系列创新性深海装备。逐步形成了以“蛟龙”号、“海龙”号、“潜龙”号这“三龙”为代表的深海装备体系。特别是载人潜器“蛟龙”号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精确获取生物样品的可能性和准确性。同时,形成完善的深海生物实验室研究平台,为中国海洋生物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中国科学家积极参与国家管辖以外海域的基因资源权益谈判,新协定已经列入联合国的议事日程,”孙书贤说,积极介入该协定的达成,有助于维护中国的公海权益。
谈到深海大洋生物资源规划设计及主要任务,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峰表示,未来要积极获取深海底部生物基因样品。在国际海底典型环境区域,获取高质量的环境样品与生物样品,用于极端微生物的培养、基因资源获取等。着力突破国际海底极端生物及其基因资源分离、培养与获取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中国获取国际海底极端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的勘探能力。
同时,开展资源潜力评估,形成商业开发深海生物基因资源的能力。以生物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加强深海生物资源在工业、农业、医药、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技术开发,建立深海生物资源产业化的关键技术体系。(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