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琦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7/9 11:00:49
选择字号:
从“彩虹鱼”看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之路

 

截至目前,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进展顺利,最核心的载人舱已进入建造阶段。“彩虹鱼”只是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一个例子。事实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前沿科技,正在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不负春光 野蛮生长

近日,在中芬两国国家领导人的见证下,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芬兰TEVO LOKOMO公司签约,将就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彩虹鱼”号的核心部件载人舱进行联合研制。从2013年“彩虹鱼”号总设计师崔维成开始为“万米深潜梦”四处“化缘”,到如今最核心的载人舱进入建造阶段,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有人说,“这是赶上好时候了”。

近年来,国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渠道迅速增多、通道不断拓展,海洋、航天等前沿科技不再由政府包打天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民营企业发挥特有优势,正在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或为科技体制改革标志性成果

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民营投资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所占比重超过60%,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超过60%,民营经济为全社会创造就业岗位占到80%以上。

“鼓励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高端产业研发中来,蕴含着巨大潜能和诸多机遇。”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段异兵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船舶建造周期长是我国海洋调查船队面临的难题,因为一趟程序走下来,没有几年时间不行。“向阳红10”号船是国家海洋事业单位首次尝试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共建的高科技创新项目。民营企业出钱造船,研究机构出钱买设备,船和设备同时建造安装,通过这种模式,“向阳红10”号船1年半左右就建成并完成海试,创造了科考船建设的“中国速度”。

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研发任务,提高承担任务的层级,会把成果转化融入到研发项目的全过程,能够“天然”地避免长期存在的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工程首席专家方书甲向《中国科学报》记者举了个例子:过去我国用于测海洋风浪流的地波雷达都得从美国进口,后来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武汉大学与一家民营企业联合研制成功并实现了装备的国产化,为中国海军采购扫除了障碍。

“科技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姓‘国’还是姓‘民’,只要能够促进和发展生产力,就是一件好事情。”段异兵说,“民营企业参与国家科技计划,在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协同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是科技体制摆脱原有计划模式桎梏的一个重要标志,有可能成为科技体制改革新的标志性的成果。”

政府应发挥“引擎”和“放大器”作用

当前,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已取得决定性进展,初步建立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的资源配置新机制。今年3月份,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这为推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提供了政策支撑。

不过,段异兵坦言,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受规模、经验和积累的制约,能主动开展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的很少,投入不多,基于国内外原始创新成果开发新产品的能力还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引导资金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政府设立的科技研发项目中,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其中,会建构知识生产和知识应用的无缝连接网络,提高民营企业开发新知识市场价值的动态能力。对国家而言,企业在下游投入更多的中试、开发、市场推广等费用,大幅度分散了创新风险。”段异兵希望,政府科技投入可以更高效地发挥“引擎”和“放大器”的作用。

在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过程中,方书甲也有一些担心。他说,民营企业参加重大科技研发,不是赞助国家项目,是要有回报的,必须使得企业的能力有很大提升,最后实现“1+1大于2”,这才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吸血”功能,而不是“造血”功能。

事实上,民间资本投入,必定会考虑回报。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辛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彩虹鱼公司成立的初衷,是与上海海洋大洋深渊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合作,采取“科学家+企业家”创新模式研制我国的万米级载人深潜器,将科技成果同步进行产业化和市场化。经过三年多艰难探索,他们找到了盈利模式,即定位为覆盖全海域、全海深的海洋大数据综合服务商。

2016年“科技三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吹响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没有占据‘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的创新驱动,很难建成世界科技强国。”段异兵说,到2030年,应该有一大批民营企业建立起“探索-预研-研发-生产”全创新链架构,既勇往直前参与全球竞争,又为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强国蓄力而勃发。

成果与资本结合亟需有效监管

民间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可以让科研项目与社会生产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为民营企业迈向“高精尖”、走向价值链和产业链的中高端提供了重大机遇。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已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自发地投入科技创新。

“尽管政府不断推进,但中间还是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使得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方书甲表示,要加强投资,也要加强管理,还要加强监督,从而形成一种机制,帮助成果与资金很好地结合。

现在有些科研人员过分强调自己成果的水平,而民间资本对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估计过于乐观,造成了不少的盲目投资甚至投资失败。

“现在这个问题还比较普遍。科技评估不规范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方书甲认为,应该将科技咨询评估公司法律化,要对创新成果做真实客观的评价,以增加投资成功率,激励企业家与科学家的结合。“哪个地方有瓶颈就要马上疏通,不能让瓶颈长期存在。”

此外,企业所有制的身份问题不应该成为判断能否承担重大科技研发项目的决定性因素。为了确保如此之多的发展生产力的“潜在正能量”能够得到有效开发利用,必须进行积极引导和有效监管。“改革大方向是:放宽准入,减少审批,过程监管,不问出身。”段异兵说。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