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6/27 13:27:32
选择字号:
南航“长空学者”:把送出去的孩子们请回来
——南航首届“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侧记

南航首届“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现场。陈彬摄 

■本报记者 陈彬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这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里的两句歌词。其中的“长空”一词既代表了南航人矢志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探索精神,也是南航研制的我国最早的无人机型号品牌。

也正因为南航人对这一词汇的真挚感情,今年3月,南航将自己的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计划命名为“长空学者”计划。6月20日,南航首届“长空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高峰论坛也在该校隆重举行。

一次尝试

对于开办这一论坛的目的,在南航给出的会议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表述——此次论坛是学校延揽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助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活动。而相比之下,南航党委书记郑永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话则显得更加实在:“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怎么能够用更好的方式、方法和平台,把前些年我们送出去的孩子们请回来,为国家作贡献,这是我们要面对的大课题。”

此次论坛,就是南航为攻克这一“大课题”做出的一次尝试。

据了解,此次论坛共为期3天,既包括主题报告,也包括不同学院针对各自学科领域组织的分论坛,以及一些实地参观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一方面可以相互交流科研心得,增长见识,另一方面也能实地考察南航的软硬件实力,做出最符合自身发展的选择。与此同时,不同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也能面对面了解这些年轻人的科研水平,更便于他们发现其中的“千里马”。

“我们对人才队伍的建设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确定哪些是我们需要优先发展的学科,并将最多的人才引进指标放到那里。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人才筛选的最初权利交给教授委员会,让他们去选,而不是学校去选。”郑永安说。

那么这一次,“伯乐”和“千里马”都能如愿吗?

一份诚意

据统计,本次论坛共吸引了130余位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学者,在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沈智元便是其中之一。当《中国科学报》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在分论坛作完自己的学术报告。

沈智元几天前便已经来到了南航,也与相关学院的老师做了一些交流。当被问及这几天的感受时,他的回答很简洁:“都很好!”

“我本身从事微型传感器的相关研究,经过接触,我发现目前南航做的很多研究都能为我提供研究课题。”沈智元说,比如南航有些老师在做机器人的相关研究,他便可以思考,他的研究成果如何能够应用到上面。“对我的研究而言,这就是一种空间。”

对于如沈智元这样的青年科研人才而言,空间很重要。

“目前,海外的学术市场已经比较饱和。即使是当地的年轻学者,也很难有施展抱负的机会。然而国内的高等教育却正处在扩展时期,能为我们这些青年学者提供大量的学术岗位。”他说。

据南航高级人才办主任孙建红介绍,相较之前学校吸引的青年人才,参与此次论坛的青年学者的整体水平具有明显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学校在论坛筹备时期的相关宣传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但如果是在以前,要想吸引如此多的青年才俊,至少也要做大半年的前期宣传。“之所以如此,既因为我们学校的诚意所致,也源于国家整体人才吸引力的提升。”孙建红说。

对于孙建红所说的“诚意”,目前在丹麦奥胡斯大学工作的从荣刚有着更深一层的体会。

从荣刚是与会的百余名青年学者中唯一一位回族学者,为了照顾他的饮食习惯,每次用餐,南航都会为他烹制回民饭菜,这让他觉得倍感温暖。“南航很有诚意。”他在与记者交谈中说。

目前,从荣刚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回国发展,但不管是南航还是学校所在的南京市,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记者问他最看重科研环境的何种因素时,他说:“我觉得是环境因素,也就是老师们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是否有一个和谐的环境。”

在这点上,最有发言权的无疑是南航自己的老师们。

一种态度

潘时龙便是南航老师们的一个代表。

潘时龙2010年来到南航。当时有好几所学校邀请他加盟,其中不乏排名高于南航的学校,但他出于自己专业发展的考虑,最终还是选择了南航。时至今日,多项优秀的科研成果已经说明,潘时龙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而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他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外,周围的老师们也给了他很大的帮助。

“在学校的这几年,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南航人的朴实,他们愿意支持年轻人。”潘时龙说,在他刚到南航的时候,他所研究的学科方向几乎是全新的,“算是白手起家”。他本人在学校更是没有任何“人脉”资源,但周围的老师们却向他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甚至在我缺经费的时候,很多老师把自己的经费省出来给我用。”他说。

如今,相较于未来可能加盟南航的年轻学者,潘时龙已经算是一个“过来人”了。那么,对于这些“准同事”们,他有什么样的建议呢?

“首先要把研究方向选好,最好能和学校的特色联合起来。同时,争取形成自己的研究团队,有了团队,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影响力。”他说,此外,最关键的便是要勤奋、扎实的工作,不要被外界的影响所干扰。“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学校,只要好好工作,就一定能作出非常好的工作。”

对于这一点,年轻的学者们也是心中“有数”的。

比如,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严永科目前已经基本确定将加盟南航,不善于面对媒体的他在回答其他问题时,言语总是有些紧张。但只要聊到科研,严永科的话一下子便多了起来。而当被问及未来在南航的工作,他的话语中更是多了一份坚定:“具体内容还要再详细商谈,但肯定会围绕我的研究——精密驱动和智能材料与结构,我相信能在南航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

对此,每个人都会相信。

《中国科学报》 (2017-06-27 第5版 大学周刊)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首张另一星系中的恒星照片出炉 《自然》(20241121出版)一周论文导读
清华这位院士搭建了一座室外地质博物园 科学家完整构建火星空间太阳高能粒子能谱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