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分田 来源: 人民日报发布时间:2017/6/16 10:01:55
选择字号:
南开教授:科学素养是立德的基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张载的名言,并得到朱熹、吕祖谦、真德秀以及众多帝王将相的高度赞赏。张载之志堪称具有崇高的学术担当,然而“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思想方法注定了理学家们没有也不可能“为万世开太平”。反思张载之志的成败得失,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理学的最大弊端就是虽有学术担当,也不乏人文情怀,却没有科学精神。比如,理学家们将“天地”解释为尊卑等级关系,宇宙万物也都有尊卑等级,如天冠地履、星空列阵、大雁成行、羊羔跪乳等都反映尊卑等级,然后依据“天人合一”论证三纲五常符合“自然之理”。这种缺失科学精神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甚至造成了“以理杀人”的社会现象。宋元之后,理学占据社会思想意识的统治地位,而中国古代文明却从鼎盛走向衰落。在应对民族内争或外敌入侵方面,中原政权的统治者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与时俱进、改革变法、富国强兵的欲望、能力和进程都受到四书之学的严重抑制。当西欧的精英们致力于创新文化、发展科学、变革社会的时候,中国的精英们却把“为往圣继绝学”“同植纲常,同扶名教,同宗孔孟”当作“为万世开太平”的灵丹妙药,大大延误了中国的发展。当下,有些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人也是人文情怀有余、科学素养不足,研究中不注重证据,一些研究成果在形式逻辑上经不起分析,至于历史逻辑、辩证逻辑就更谈不上了。正是由于缺乏科学素养,一些观点明显简单化,一些观点甚至可以说有害无益。可见,缺失科学素养的人文情怀会带来很多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和学校一直强调人文情怀的培养、道德的培育,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只是强调道德教育、国学教育,而没有把培养科学素养摆在重要位置,不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精神,那就会出现很多偏差。

就立人而言,立德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培养德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德。科学素养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可以说,实事求是是人类一切优秀素养之本。一个能将实事求是精神融入灵魂、植入骨髓的人,一般而言其道德情操、人文情怀和其他素养也不会差。因此,我们不能将培养科学素养与培养人文情怀对立起来,二者之间也不是简单的才与德的关系,某些科学素养其实就是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培养科学素养是培养人文情怀的必由之路和重要手段,培养科学素养的过程必然包含人文情怀教育的成分,也是可以立德的。所以,从小学阶段就应重视科学常识教育,使学生养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从小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如何强化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素养,是新形势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需要解决好的重大课题。科学教育搞好了、科学素养提升了,人们才能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而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传统。只有正确对待本民族的历史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才是名副其实、根深蒂固的。原因很简单:文化自信的根基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需要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正是科学素养的核心。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之所以能够取得伟大的理论成就,正是由于他们具有极佳的科学素养,形成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作者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6000年古迹揭示石器时代建筑者的工程智慧 森林可持续经营:给陆地碳汇扩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