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代成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教授冯虎田和他的团队牵头承担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高档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共性技术研发”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在共性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填补多项国内空白,助推中国装备制造的转型升级。
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国滚动功能部件的主要研发基地,自2009年以来,在“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由冯虎田和他的团队牵头承担了“高档数控机床滚动功能部件共性技术研发”等4项研究项目。他们的实验室被认证为数控机床功能部件共性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针对滚动功能部件制约高端装备国产化的短板,实验室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开展具有前瞻性的滚动功能部件设计、工艺、试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他们重点在滚动功能部件精度、摩擦磨损、疲劳、刚性、材料优选、可靠性试验方法等方面开展研究,代表性的10项关键共性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得到应用验证,健全了功能部件基础理论研究体系,出版了2本专著;建立4类基础数据库;提出丝杠优化设计选型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参研的龙头企业已经应用这些技术陆续推出新产品,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滚珠丝杠的旋铣加工精度比原来提高了一个等级。实现了国产滚动功能部件小批量为高档数控机床配套,成功代替进口。
产品的检测和试验对于科学研究尤为重要,而我国以前对于滚动功能部件的重要试验与测试设备严重欠缺。实验室针对滚动功能部件的综合性能、动静刚度、精度、寿命等方面的测试,研制出一系列检测装备28台套,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向行业技术辐射,实验室联合国内龙头企业针对产品性能检测、测试方法、可靠性试验等方面,制定、完善了32项行业及国家标准,申请授权发明专利66项,软件著作权10项。目前,他们已经为兵器、航空航天、电子等行业提供服务,部分检测设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验收会上,各位技术专家对本项目的完成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在行业中建成的共性技术研究平台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一致认为,任务项目的执行与完成对国内滚动功能部件行业具有促进作用。
谈及实验室今后的研究方向,冯虎田表示,下一步将着力进行课题的示范运用和产业化,与中国的智能制造对接,形成丝杠和导轨的智能生产线。
《中国科学报》 (2017-05-23 第8版 科创)